第535章 上元(1 / 2)

正月十五元宵节。

今年是皇帝回銮长安的第一年,又是改元的一年,长安城也开始扎花灯,庆祝今年的元宵。

虽然宫里下旨庆祝了,京兆府也专门找来了巧匠扎宫灯,但是今年的长安城要比以前冷清了许多。

正旦休沐到了最后一天,为了万年县百姓过年,新任县丞王成伟从大年初一开始就在衙门上班。

果然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发生了几起火灾,几场坊间的纠纷,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休沐期间衙门人手紧张,也让王成伟忙碌了一番。

等到正月十五白天,王成伟终于能歇一歇,和几名好友同游长安城。

韦应物和顾况都担任了御史,御史算是一个非常清贵的职位,平日里也不是每天都要去衙门点卯上班的。

御史在大唐职权很大,可以调动大理寺的人员协助办案,可以自由的调查朝廷重臣。

韦应物和顾况也不理解,王成伟这位状元公,为什么要放弃清贵的御史,要去做什么万年县丞。

正旦休沐期间,韦应物和顾况约着同窗好友游山玩水,王成伟却日日不得清闲,每天都要忙于万年县的杂务。

今天晚上是上元节灯会了,晚上万年县又要全体出动,维持万年县的治安。

所以顾况和韦应物只能在白天和王成伟游览长安城。

韦应物就是京兆万年县人,从小就是见着开元天宝年间的繁华长大的,韦应物叹息一声说道:

“上皇在位时,都会让万年鲁氏扎花车,那花车需要足足三十人才能推得动,每年的花灯主题都不一样。”

“我还记得有一年主题是月宫,鲁氏扎的月宫上,扮作嫦娥的美人在花车上起舞,而纸扎的月兔围着嫦娥跳跃,纸扎的武钢还能对着巨大的月桂树灯挥舞斧头,那可真的是让我记忆深刻啊。”

顾况和王成伟都露出向往的表情,开元天宝年间,确实是长安烈火烹油的繁华盛世。

而今年的万年县自然没有鲁氏的花灯了,实际上鲁氏一族在长安城被伪燕占领后,就被伪燕士兵劫掠家产,鲁氏嫡系都死在了战乱中,家族旁支早就已经离开长安逃难了。

王成伟叹息了一声,可惜没有见过盛世长安。

韦应物更是叹气,见过盛世长安的他,见到上元节街头如此凋敝的样子,心里更不是滋味。

顾况说道:“陛下仁德体恤民力,不要求长安各坊参加花灯巡游,今年元宵节虽然冷清了,但是百姓也能花点钱。”

按照长安的传统,每年上元节的时候,长安一百零八坊都要扎花灯参加花车巡游。

今年长安年前遭了雪灾,再让长安坊市扎花灯就太不体恤百姓了。

所以皇帝今年免了这项活动,同时按照惯例在朱雀大街上举行皇室的花灯巡游,并且解除了上元节的宵禁,让百姓夜里去朱雀大街上看花灯巡游。

不过好歹是上元节,这也是大唐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平日里很少能走上街头的未婚小娘子,也都能够在这个日子换上新衣服,参加上元节的夜游。

不知不觉,三人走到了兴庆宫前,此时兴庆宫前聚集了不少百姓,只听到周围有人喊着:“上皇发彩头了!”

兴庆宫远离太极和大明两宫,规模比较小,在靠近长安西门的地方,也属于万年县的范围内。

兴庆宫前的大街平日里也很热闹,李隆基有时候也会登上花萼相辉楼,和大街上的百姓互动。

一些缅怀上皇时期好生活的百姓,也会自发的来到花萼相辉楼前,期待上皇能和盛世的时候一样站在花萼楼上,给百姓一种慰藉。

仿佛只要李隆基还站在那里,大唐的盛世就没有远去。

三人看着花萼楼挂着好多小灯笼,灯笼下挂着红色的纸条。

好奇的三人走过去看,原来灯笼下挂着的是上元节的灯谜。

也有不少读书人打扮的人,站在这些小灯笼下看着灯谜苦思冥想。

几名太监站在花萼楼下,那些解开灯谜的人就可以拿着红色纸条去领彩头。

虽然兴庆宫给出的彩头钱其实并不多,但是百姓们也是凑个热闹讨一个喜庆。

只不过兴庆宫的灯谜相当的难,不是读书人都站在灯谜下抓耳捞腮。

韦应物顿时来了兴趣,他对着王成伟顾况说道:“王兄,顾兄,我们要不然以这灯谜作为彩头,比一比谁能够解开的灯谜多。”

“谁解开的灯谜最少,那今天晚上就谁请客。”

听到有彩头,顾况也起了争胜之心,三人分开寻找灯谜。

王成伟这一次没有使用游戏外搜索功能,也没有发到论坛上求助其他玩家,而是老老实实参与到解灯谜中去。

没有开挂作弊,最后还是最博学的顾况获得了胜利,他一个人就解开了九个灯谜,换得了五份彩钱。

而韦应物解开了五个灯谜,也在众人惊叹的目光中拿走了五份彩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