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针对异族的手法(1 / 2)

三国之小君子 青烟慕 1533 字 6个月前

塞外之战已经过去了数年之久了,这些年幽并二州也陆陆续续的从鲜卑匈奴乃至乌桓人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当然作为代价,他们的日子也好过了不少。

天灾之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刘封的十年之约让异族人赶上了一个尾巴,虽然失去了地盘,但是在休养生息的政策之下。

异族人也知道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实力。

经过这么多年的折腾,这些人虽然半分感化,但是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路,环境是改变生活的唯一要诀。

比如他们对待奴隶的态度,就开始出现了变化,曾经他们对待奴隶就是暴虐和残暴,非打即骂最后扔到锅里。

女隶的日子或许更加的难熬一些也好过一些。

总体来说,奴隶在他们的眼中算是一种另类的财富,不值得重视,也随时可以抛弃。

他们曾经喜欢强壮且听话的奴隶,因为那种奴隶能够帮助他们上战场,给他们扛兵器。

但是现在他们不同了,他们喜欢汉人奴隶,会想尽办法弄到汉人奴隶,而且并不要求强壮,甚至不喜欢汉人的女子。

他们想要的是汉人之中的手艺人,哪怕是会耕种的,在他们眼中也是手艺人。

这是天与佛带给他们的启示。

苗圃与笮融可不是被扔到了塞外便没有了用处,也不是只会干点挑拨离间的事情,更不是单纯的为了给黄祖敛财。

他们俩个一个是曾经张鲁麾下首席谋主,一个是陶恭祖麾下第一心腹,两个人身上背负着两种信仰,他们的能力可不仅如此。

从最开始他们进入塞外之地就是刘封与郭图的计划之一,相比较于笮融,苗圃的计划最为简单。

他就是发展其所长,更名换姓之后,潜伏在素利与步度根身边,借助为他们处理的名头,逐渐将他们的想法都改变。

比如,让他们明白汉人的用处,改善汉人在塞外的生存环境。

然后,引入更多的汉人!

刘封的反其道而行之,他在想尽办法更加稳妥的内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百姓会饿死在这中原大地上面。

那么将这些本应该会饿死的百姓廉价购买,或者干脆用更加强壮一些的胡人异族去换。

一比多的交换之下,当年有大量的中原百姓被甄姜送出来,然后直接运到了塞外之地,这后面的这条商路,走的乃是袁本初的手。

袁本初能够在朔方五原等地立足,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刘封源源不断的给他送出汉人而去。

这些汉人虽然贫弱,但是在苗圃还有袁本初两个人的护持之下,快速的在塞外扎根。

这些人并不通什么子经典籍,也不知道什么文化传输,但是这群人有一个特点,他们有着世间最明白的道理。

吃饱饭不饿肚子活下去,才是这世间最大的事情!

而他们的第二个特点,虽然故土难离,但为了活命,哪怕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他们仍然会想尽办法,用尽全身力气去活命。

这些人都是普通的百姓,虽然里面也不乏一些铁匠木匠等技术人。

但你说要让他们给这群异族带来什么更新换代那就真的扯淡了,找到合适的地方耕种,找到合适的木材建造更加御寒的屋子。

让他们去抢先一步修缮那些百年来已经破损的城池,让塞外的诸多胡族适应进入城池之中生存和御寒。

最后用农具代替手中的马鞭,简陋的弓箭让他们试着去狩猎。

汉人百姓用自己的手艺换取活下来的方式,异族胡人用学习的方式换取生存的道路。

到了最后大家似乎是皆大欢喜,可这里面却是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

鲜卑等异族人不通守城之法,却开始聚集在城池之中,在天灾之下沿着河流水域开始使者挖掘支流,引水灌渠开垦土地。

他们变不成农耕民族,但是却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会让如今开战的时候,关羽得到极大的优势。

那就是异族人最难缠的特性之一,分散居住,防不胜防这个特点几乎没有了。

大量的异族人开始依附于城池之中以及城池的周围,虽然这草原上的异族数不胜数,但是其主力已经被划分了出来。

然后在败退的素利与步度根的聚集之下,这草原上残存的最大力量就这么被拉了出来,这可要比关羽带兵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扫过去容易太多了。

不过云中故地的素利与步度根还在更多的聚集兵马,关羽也在好整以暇的等待着,他在等待接下来的事情将会如何发展。

或者说,幽州以及冀州方面会有什么动作。

关中刚刚打完,他们的粮秣辎重已经使用了不少,若他是曹孟德,他想来是不会放弃这次机会忍住不动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