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进军后蜀(1 / 2)

“检校,此次处耘南征,也算是立功了,你倒是没有白费心机,替他争取到此次上战场的机会,就是不知往后他还会不会如他义父李继勋一般,始终站在我们这边。”赵普仍存着想将赵匡胤捧到那个位置上的想法,从而实现自已的个人政治抱负,他还不知道赵匡胤对这个想法早已开始动摇了。

随着文臣武将齐心辅佐柴宗训的局面日渐稳固,众多非赵匡胤阵营的人逐渐向皇权靠拢,无不想要在大周统一天下的进程中青史留名。试问谁还会愿意当一个欺辱孤儿寡母的乱臣贼子,再一次陷社稷于危难之中。

“则平啊,往后有负先帝的话不要再提了,我知道你与光义都有想要将我推到那个位置的想法,如果朝局动荡,统一大业遥遥无期,我本也应该挺身而出,但如今陛下虽年少,却已显露出明君之姿,假以时日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我深受先帝大恩,无以为报,怎能背弃陛下与太后?”

赵匡胤自从上次与柴宗训深谈过后,便淡了想要篡位的想法,只想将身边的人尽量推出去,好让大家不白白在自已身边多年,现下像赵普这些谋士,赵匡胤也准备推荐出去。

赵匡胤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朝堂这些日子以来的变化,大家并不是没有看到,只不过都不愿意放弃那份从龙之功。今日,赵匡胤把话说开,相当于是为这个想法画上了一个句号,毕竟赵匡胤自已都发话了,剩下的人里也没有能够凝聚军中人心的第二人了。

“检校于我等而言有知遇之恩,不论检校做什么决定,我赵普都支持你,只不过若检校不想争那个位置,我等就全力以赴成为检校的后盾,大争之世、危难之时,若陛下对武将发难,我等也能成为您的助力。”

“如此,我赵匡胤在此多谢诸位了。”

几日后,在赵匡胤的举荐下,其身边的几位谋士纷纷被柴宗训分派了实职,赵普被派往荆南任知州;沈义伦因熟知财务任户部郎中;刘熙古通古今史学,奉柴宗训之命主撰前朝史书;吕胤本为幽州人士,自愿请赴北方边境主管一城互市交易要务。

昭武元年,新春佳节刚过,以韩通为首的武将就在朝会上将进军蜀地的奏折递到了御前,意在让柴宗训趁热打铁,拿下蜀地,从而震慑南唐、南汉,为接下来统一南方奠定基础。

不得不说,假设能一口吃掉蜀地,大周将再无后顾之忧,顺江而下可取南唐,居高地而得南汉。现如今摆在柴宗训眼前的只有一道难题:该派谁拿下蜀地?

历史上,征伐蜀地一战的主将是王全斌,他曾随先帝世宗攻辽,率军攻克瓦桥关,改任相州留后。在伐蜀之战中,王全斌入成都后,纵兵掳掠,残杀降卒、平民,激起民变,后被降职郁郁而终。

“陛下,入蜀之事宜早不宜迟,我大周连下荆南、湖南,想必蜀地早已知晓,速战速决于我有利,还望陛下早下决断。”韩通将敌我之势铺开,指出时间不利于我,而利于蜀地,满朝文武皆认同他的观点。

“陛下,先帝世宗此前伐蜀,尽取蜀四州之地。蜀主孟昶在位时间愈久,越是沉迷酒色,不思国政,以致朝政**,国势日衰,我大周此番攻伐蜀地乃是顺应天命人心,臣附议韩相公的意见,望陛下尽早定下伐蜀之策,莫失此大好良机。”范质代表一众文臣出列表态,这话他必须要说,因为此时还不是文臣一脉与一众武将争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