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制衡天下之道(1 / 2)

大周土地公 孤舟牧云 1610 字 6个月前

华夏东方有种植园,生长着稷下乘凉的神谷;华夏北方狼居胥有狼族宝库,其中藏有号令天下的屠龙刀。

这就是岳川给华夏指引的两个方向。

人是世俗的生物,什么崇高的道德理想,都不如钱和权来得实在。

就如西方大航海,其最原始的动力,就是寻找黄金和香料,说白了就是发财、发大财。

为了虚无缥缈的发财梦,无数人走向大海、葬身大海,前赴后继。

至于西方和南方……

岳川暂时没想好怎么骗……啊呸,暂时没想好怎么编。

龙阳兄妹回宫,孔黑子和长卿回到住处奋笔疾书,估计又是熬夜赶稿的一天。

所有人都顿悟不断,收获满满。

又是一个只有岳川受伤的世界。

大黄感觉聊得不尽兴,以秉烛夜谈为名,在稷下饭庄找了一间静室,开小灶吃独食。

“老师,依您之策,人族当大兴。然而诸国林立、群雄并起,以我等之力,真的可以制衡天下吗?”

岳川笑了笑,“怎么?对自己没信心了?”

大黄立刻摇头,可是过了几秒钟,又缓缓点头。

“是我眼界太狭窄,无法领悟老师的格局。”

岳川寻来纸笔,一番涂抹勾画,展示给大黄。

“白日有许多话不方便讲,就没有说。其实,这一年来……准确说是这半年来,为师已经大致落子完毕,完成天下布局,后面你们要做的,就是在为师搭建的框架里进行填充。只要大方向不出错,中间就是有一些曲折,也不足虑。”

大黄接过图画,入眼所见还是一张地图,地图上有两纵两横,呈现井字。

岳川解释道:“上古时,禹皇将天下九分,所以有了九州。我们便假托禹皇划九州之名,行华夏九分之策,仙家依计行事,必可保人族大兴,假以时日,九州蜕变,人人为龙!”

东北区域,是土地庙,这是仙家的龙兴之地,岳川亲自坐镇,日常由南郭合主导内政,胡二辅辅佐。

中间区域,岳川没有写“晋”,而是写的“姜”,这就是勾连八方的核心,也是大黄坐镇的区域,胡一辅佐。

西南区域,是巴蜀之地,由柳家主导创立蜀山剑修、吉吉猴王率领蜀人兴建唐家堡,之后向四面八方扩张,将巴蜀之地经营成密不透风的铁桶。

岳川手指从东北到西南划了一条斜线,这是著名的“胡焕庸人口线”,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

这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

当然,现在这条线叫“岳川线”或者“仙家线”了。

“为师落子这三点,连成一线,姜国居其正中。这条线可以看做华夏大地陆权区域、海权区域的平分线,依靠这一点,可平衡北方之晋、南方之楚;西方之秦、东方之齐。不使任何一方坐大,导致势力失衡。”

大黄点头,随即蹙眉,“依老师的意思,一方过强就钳制其发展吗?”

岳川摇头,“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你好好领悟这句话。打压一方,玩锄强扶弱的把戏,迟早会玩脱。”

大黄将目光看向其他几个空白区域。

“老师,我明白了!您的意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样,一方过强的话,我们就扶持其他八方发展、提升,集八方之力,压制一方,除非某一方能强过其余八方,否则都不会导致失衡。”

岳川点了点头。

上辈子的大不列颠,在欧陆玩平衡,各种锄强扶弱。还全世界煽风点火搅屎点炮,搞得天怒人怨,不但玩脱了,还玩崩了。

昂撒人与世界各国结下天大因果,造下天大业力,必定有天大灾殃。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岳川相信,姜国能遵循天道,安安心心当一个轴心,在不沾因果的情况下驱动其余八方向大同社会迈进,肯定会比大不列颠更长久,也更稳定。

接着,岳川又指向东南。

“吴越之地,我们落了许石这个子,眼下还只是一步闲棋,不过我们倾注资源的话,这步闲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大黄将目光转向与东南对应的西北。

“老师,作为平衡之道,这里是否也落一子呢?”

“西北、正北、东北,这‘三北’都是北境大荒范围,以赵无恤为引,我们将逐步掌控这片区域,然后引领中原诸国在这里掺沙子,防止秦、晋任何一家在这里独大,也是令人和精怪共存、互信。”

这片区域是匈奴旧地,由赵无恤主导兴建城池,殖民垦荒,胡二扮演神秘商人引导,后续黄家加入筑城,精怪也可以通过种种方式进入这些城池生活。

按照围棋上“金角银边草肚皮”的说法,四个角仙家都占了,四个边也占据其一,至于中间是“草肚皮”还是“宝肚皮”,就看怎么制衡天下了。

天下诸国有望打破平衡的,也就几个拥有霸主潜力的国家:齐、晋、楚、吴、秦。尤其以秦为最。

巴蜀被岳川先一步拿下,秦国除了向西,也就剩下青藏高原了。

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形、地貌,注定了开发困难,产出有限。

秦国真要开发这里,至少两千五百年之内都是财政赤字的。

老秦人一定会哭出来。

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注定是精怪乐土,又紧邻巴蜀,待蜀山剑修发展起来后,青藏高原基本是仙家的后花园了。

眼下岳川手头资源有限,没法遍地开花,只能先巴蜀,后青藏。

“大黄,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记住一点。”

“老师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