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妖言惑众、离经叛道之言………!”
聂明成拿着一本书册,上书《新民文摘》,他面目涨红,胸膛气的一起一伏。
他原本看这书册制作精美,料想内容应该不错,但是翻开一看,却是满满的荒唐之话,一派胡言。
“不行,如此邪门歪道之书,不能让其泛滥成灾,我去找知府大人,一定要查抄那家书铺~!”
说着,拿起《新民文摘》,脸色阴沉的去了知府那儿。
其他衙役见了,偷偷低声讨论。
“聂通判这是怎么啦?谁惹到他了?”
“不知道啊!”
“这是………知府大人的房间方向,难道是两人要反目了?!”
“去去去,会不会说话……”
“就是~!知府大人多好的人,体恤下属,从来不克扣我们的薪俸,还偶尔带弟兄们开开荤,这样的好官谁不爱戴……!”
“估计是聂通判的倔脾气又犯了,唉………”
“知府大人日夜操劳,聂通判总是没事找事……”
然后,几人统统闭嘴。
因为聂明成黑着一张脸走出来,仿佛和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一般。
他去找了知府大人,可是毫无作用,还斥责他做好自己通判的分内事就好。
等其走后,那些衙役典吏们又开始叽叽喳喳起来。
回了家后的聂明成脸色没有好转,反而越发恼怒。
他想着一定要联络同窗、座师,共同把这股歪风邪气打下去。
“爹,娘喊您吃饭了。”
一个约莫十岁的小姑娘过来喊聂明成,小姑娘明眸善睐,气质淑婉,已经可以看出是个美人胚子了。
“小倩,你和娘一起吃吧,爹还有点事儿要出去。”
说完,聂明成风风火火的离去。
小姑娘张了张嘴,但只有一道背影余留,正欲走开,眼角余光瞥到桌上有一精美的书册。
“难道是爹落下的?!”
小姑娘自小由父亲教导,已经识文断字,走上前一看。
“《新民文摘》?挺奇怪的名字。”
说着,翻开。
………………
金华府,郊外之地,山间一座堂院,亭台楼阁,古色古香。
但很奇怪,为什么在这荒无人烟之处盖房子?!
门房匾额,上书“辛府”。
房内传来一阵阵嘻嘻哈哈的玩闹声,莺歌燕语,光听声音便是酥软人心。
“三姐,给我看看,给我看看嘛~!”
“嗬嗬,就不给,就不给,要看啊,自己买去。”
“好三姐,嗯哼……!”
一声娇吟婉转的呢喃,酥酥麻麻,撩人心弦。
“小丫头,对你三姐我用这一招,没用的。”
“看我挠你痒痒……嘻嘻嘻………”
“啊~!哈哈哈…………”
“好啦,好啦,我出去能不给你们带么?人人有份~!”
“好啦,这下子大家可以自己看了。”
那个被叫“三姐”的艳丽女子带着坏笑来到一处空地,有一白衣佳人正在打坐练气。
“十四娘,整天练功枯不枯燥,别说做姐姐的不照顾你,我找到一本很有趣的读物,里面讲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白衣佳人睁目,气质清冷,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三姐,人间污浊,你我有幸开启灵智,当以修炼得道为目标………”
“行行行,我不跟你说了,每次你都这样。呐,东西我就给你放这儿了。”
看着白衣佳人不为所动的模样,艳丽女子状若无意说道:
“这里面,可是有你崇拜的那位诸葛卧龙的文章,要不要看,你自己决定吧~~!”
而后,摇着柔媚的腰肢离去。
听到身后人的起身,艳丽女子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腰肢扭得幅度更大,那样儿,得意的就像一只偷了腥的小狐狸。
………………
礼部。
任职礼部尚书的傅天仇,看到了聂明成的信件和附带的一册书籍。
他以为是什么孤本善本,一看信件,顿时脸色一变,再细细看完《新民文摘》后,心情阴晴不定。
那篇“心即理”在他看来,完全是一派胡言。
但是里面其他文章,倒是颇有用处。
抛却那些人物故事什么的,以他的眼光来看,里面介绍的一些农桑之术的改良,若是真的,那大利于国家社稷,毕竟,这是国本。
而那些破案手段、医术常识,不被傅天仇放在心中,奇技淫巧罢了。
他一看这著作人,顿时眉宇一皱。
“书中仙?燕赤霞?朱丹溪?………”
“这个燕赤霞,不是才辞官不久吗?原来是想著书传世~!”
“哼!著书之事,何其庄重,需得微言大义,想靠一些旁门左道,不过贻笑大方耳~!”
傅天仇思索后,觉得这《新民文摘》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开篇那种胡言乱语的东西,必须删除,以正视听。
“待本官书信一封,让其明白何谓正统?!”
………………
时间不断流逝。
《新民文摘》的影响力在迅速扩大。
当然,意料中的骂战亦是如期而来。
所幸,这都是在预料之中,而且,《新民文摘》下方还特地附了“欢迎各界人士投稿”的字样。
甚至,若被其采用的话,一篇文章可得百两纹银。
如此消息传开,顿时哗然,如此得名又得利的好事,自认为有些才学的人,纷纷开动。
话说,当聂明成收到百两纹银的稿酬时,心情一阵纠结。
他是仁人君子,自己写了一篇雄文对《新民文摘》大骂特骂,可人家不仅给刊登出来,还如约送来稿酬,这可抵得上他好几年的俸禄。
如此一来,聂明成也不禁佩服其气度。
他有心不要,可是看着妻女之色,聂明成终究没有这么做。
他心里想道:“哼!这是本官凭才华正当所得,又不是受贿,本官问心无愧!”
“别以为这样,本官就会偏弃道统之争,哼哼~!”
………………
此书者,包罗万象,囊括大千。士农工商,阅之无不赞绝。聂姓官人犹甚,频频寄文相论,可谓知音也。
《新民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