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县志(2 / 2)

万时如意 硬糖白桃味 1228 字 7个月前

看热闹的人总是嫌弃热闹太小,挑拨的话那简直张口就来,即便知道这些人的人品,也不耽误他们起刺。</P>

这种情况下,韩时安的堂叔未必会愿意帮忙照看院子。</P>

韩时安也把自己的背篓放在炕上。</P>

“我想要把你们之前住的院子租下来,自然是想请求你成全啊!”</P>

李如意听了这话,不禁一愣。</P>

“你堂叔知道会不高兴吧!”</P>

这要是把贵重东西都搬过去,岂不是明晃晃的打脸。</P>

这跟指着鼻子骂人有什么区别?</P>

韩时安考虑了很多。</P>

“这件事我会处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对他已经生了怀疑,心神被他牵动,往后少不得操心。”</P>

“开弓没有回头箭,从开始就把调子定好,这曲儿才能唱的好听。”</P>

既然这样李如意断然没有把钱往外推的道理。</P>

“那院子不值钱,一年收你一贯钱。”</P>

虽然那院子放在那也就只能当个仓库,但租房子还帮着看家,一个月才几十文也不算多。</P>

韩时安张嘴就要讨价还价,但李如意完全不给他这个机会。</P>

“房子是丁婆婆的,这钱也是给丁婆婆的!”</P>

言外之意你别忘了你还在人家那学武呢,要你一贯一点都不多。</P>

李如意深深记得今天丁婆婆对她的抱怨,准备多给丁(姐)婆(妹)婆(仨)谋点好处。</P>

她深深明白,丁婆婆若是买了药材,最后也是要用在她们身上的。</P>

可李如意也没办法,她手头真不宽裕啊!</P>

上个月赚的钱买了驴又给家里人做了衣服,还要多买些粮食存着,根本没剩下钱。</P>

李如意对丁婆婆也是有些愧疚的。</P>

她让丁婆婆坐镇家里的条件就是买药材回来,结果根本落实不了。</P>

有了这一贯钱,也能缓解一下她的压力。</P>

村子里一个好些的院子也就二十贯左右,一贯一年的价格算不上便宜,但也谈不上多贵。</P>

碍于丁婆婆的面子,韩时安收回了自己讨价的念头。</P>

“那明早我把钱给丁婆婆送过去。”</P>

李如意答应下来。</P>

等会儿她回去先跟师父说一声,如果师父不愿意,可以在明早韩时安上门的时候拒绝。</P>

“好!我师父要是不愿意我再跟你说。”</P>

两人商量完这件事,李如意又问他。</P>

“那你明早要用车吗?或者需要我帮你把铜钱送到县里去吗?”</P>

韩时安摇头。</P>

“不用了!我已经联系了人,明日辰时后会过来接我。”</P>

韩时安的一位同窗家里是开银楼的,常年需要铜钱,又有同窗的情分,可以直接把他的铜钱换成钱票。</P>

不过,用银票买盐贴要收手续费,十贯钱一百文,三十五贯钱会额外收走三百五十文。</P>

这也是惯例,因为拿着银票去钱庄兑钱的时候也会收托管费。</P>

见韩时安有主意,李如意也就不管他了。</P>

她背上背篓拉着老三就要回家。</P>

韩时安这才想起了什么,叫住她。</P>

“对了!我也有节礼送你。”</P>

李如意有些惊讶,她除了一顿饭什么都没给韩时安准备,倒是没想到收回来这么多东西。</P>

韩时安快步走到隔壁的房间,没一会儿拿了一套书过来。</P>

“这是咱们县的县志,由上任县令十三年前主持编写,有些村子十三年间可能遇上天灾有了变化,不过大体都差不多!”</P>

李如意没想到韩时安连县志都能抄来。</P>

这东西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更不是谁想抄就能抄的。</P>

她一时间有些迟疑。</P>

两人现在的合作是建立在平等之上,可以她如今的实力,却无法回报这套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