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胜利之后的建康(一)(2 / 2)

宋翔 木林森444 1551 字 6个月前

而且经过了两年多的执政,赵忱对朝中的大臣也都了解了不少,并成功的陪养出了一批有能力的年轻大臣,而且新法推行成功,和现在对西夏的重大军事胜利,也使赵忱的君位稳如磐石,可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以经成熟了。因此赵忱希望借这个时候,连同杨炎的问题,一起处理。不过事关重大,这些事情只在赵忱的头脑中,对别人都没有说起。

但在这一天朝会上,尚书左朴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陈俊卿向朝廷提出辞呈,请求致仕。

这一下令赵忱觉得十分意外,陈俊卿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一直很好,大宋历来也不乏高龄宰相,如神宗、哲宗时代的名相文彦博,徽宗时代的权相蔡京,都是年近八旬,依然担任宰相,执掌朝政。赵忱虽然有意要调整执政大臣,却从没想过要动陈俊卿,在他的计划中,还希望陈俊卿继续出任宰相,至少两三年之后,再找人来取代。因此赵忱接到辞呈之后,立刻当殿挽留,并将辞呈退回给陈俊卿。

原来陈俊卿对推进新法,和对西夏用兵虽然并没有强烈反对,但都持有相当的保留意见。但这两年多以来,眼见对新法推行比较顺利,对西夏的用兵也取得了完美的胜利,自己所担心会出现的问题都没有生,而且见皇帝虽然年轻,但却聪明睿智,行为果敢而又不独断专行,大胆革新而又能虚心纳谏,确实有一代明君的素质,其余大臣如韩彦直、赵汝愚、刘珙也都是忠正贤良之辈,因此也十分放心了。

而现在自己的年岁也不小了,虽然说身体还算硬朗,但每天外理繁忙的朝政,也有些力不从心之感,加上觉得和年轻人相比,自己的思想、行动也都有些跟不上了。陈俊卿并不是贪恋权位的人,因此决定辞去宰相的位置,让给年轻人去干吧。不过见皇帝出言挽留,他也不好当殿拒绝,只好收回了辞呈,但对是否再致仕,也不置可否。

按照礼仪,朝廷如果对某位大臣表示尊敬,对于他的辞呈应该是三辞三拒,因此赵忱知道,陈俊卿虽然收回了辞呈,并不表示他就不再请求致仕了。不过现在赵忱也没有什么挽留陈俊卿的好办法, 只好先这么着, 然后再见步看步了。

散朝之后,赵忱并沒有先回皇宫,而是去了慈宁宫去向周太后请安。正好赵倩如进宫来看望周太后,他们母子姐弟三人虽然也能时常见面,但到是少有这样单独相聚的时候,因此赵忱就留在慈宁宫中用晚膳,而且也不用宫女内侍伺候,只有他们母子姐弟三人。

赵忱又问候了自己的两个小外甥的情况,然后有些歉然,道:“姐姐刚刚生育,我却派姐夫出外征战,不能在家里陪伴姐姐,连过年也不能回家,实在是有些于心不安。”

赵倩如笑道:“朝廷事大,自然是要先顾大局而后顾小家,这仗不是也打赢了吗?也算是值得啊!而且我在府里也过得很好,有了两个孩子,时间到是好打多了。”

这时周太后笑道:“官家,这一次战胜西夏,你姐夫又立下了大功,听说现在有不少人再为你姐夫请封,你到是说说看,打算怎样奖励你姐夫。”

赵忱心中一动,他知道母亲和姐姐都是极有政治眼光和见识的人,只是碍于身份,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自己不主动开囗询问,她们也都极少表意见。现在自己正想着改革官制、调整官员,但身边正缺能够商量的人,到不如听一听她们的意见。于是道:“母亲、姐姐,实不相瞒,我打算让姐夫担任枢密使。”

周太后和赵倩如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显出担忧的神色来。赵忱看在眼里,不甴一怔,道:“母亲、姐姐,你们认为不妥吗?”

周太后点点头,道:“确实有些不妥,官家,你是否考虑淸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