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匹特(2 / 2)

当时匹特只有十四,五岁,可还是主动参加起义军,她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去为自己,家人,乃至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公平的世界,其实不止是匹特,南方许多年轻人都是抱着这种想法参加的起义军,而帝国朝廷以及领主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者说他们知道却不愿去触及,对待起义军只会一味采取残酷镇压,结果反而让平民们的反抗情绪愈演愈烈,这也就是帝国长年无法彻底铲除起义军的根本原因。

然而这次帝国方面改变了方法,采取堡垒战略步步紧逼,可以说抓住了起义军的命门,因为兵源物资的补给几乎被切断,起义军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么与官军正面决一死战,要么战略转移,另寻他途,为此起义军内部也爆发过激烈的争论。

包括起义军首领沙福林在内的一部分人是倾向战略转移的,但许多中下级军官不同意,他们觉得所谓战略转移就是逃跑,既然选择了起义就要有视死如归的觉悟,故此他们强烈要求跟官军决战,甚至一度起义军内部都险些因此分裂。

最后沙福林迫于无奈,只得采取折衷的办法,带领起义军主力攻打包围圈东南的交通枢纽--比特城,如果能打下这里就等于在官军包围圈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到时进退自如,起义军就能掌握战略主动,因为关系重大,这一仗起义军是精锐尽出,但事情的发展验证了沙福林等人事先的判断。

起义军的优势在于作战英勇,不怕牺牲,其士气绝不是官军能比的,但说到具体装备以及兵员素质,他们跟官军的差距就彻底暴露了出来,之前搞搞偷袭,或者对付少数领主还可以,这次与官军主力正面决战,其短板是暴露无遗。

最终双方在比特城外大战了整整一天,起义军损失惨重,最后多亏沙福林以及一众高级将领当机立断,及时收兵起义军才总算避免了惨败的结局,即便如此事后统计起义军的伤亡还是接近四成。

经过这一仗,起义军上下彻底认清了形势,眼下跟官军主力正面作战完全是自寻死路,故此只有战略转移,经过一番筹划,最终起义军利用官军内部的勾心斗角,从包围圈西部突围,开始了漫长的远征。

匹特虽然是个年轻女子,可出于改变命运的热情最终还是选择告别家乡以及亲人,随起义军主力远征,而她绝不仅仅是个例,许多根据地的平民都主动举家跟随起义军转移,哪怕他们知道此行前途未卜,这么做一方面固然是他们认同起义军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知道一旦领主占领根据地会对他们这些人进行疯狂报复,留下也是死,还不如跟着起义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当然战略转移不是旅游,其中的艰辛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实际上起义军离开根据地时总人数超过一万,可如今只剩下不足七千,而这还是经过沿途不停补充兵力之后的结果。

而等戴拿率领的官军主力抵达西部之后,起义军的局面变得更加被动,他们要同时应付中央军以及西部领主联军两大强敌,前不久官军曾企图将起义军主力堵截在托尔金河南岸,虽然这个计划最后失败了,但起义军为了强渡还是付出了巨大代价,包括匹特在内的一部分人更是因此成为了俘虏,这就是整件事的大致经过。

赵旭听完也是颇为感慨,起义军这一路也是真不容易,就他个人而言是希望这支部队成为时代变革的火种,当下赵旭又对匹特安慰了一番,为免惹人怀疑,当晚他就留匹特在自己房间过了一夜。

第二天赵旭等人按计划启程返回北方联军驻地,戴拿等人跟他们约定三天之后正式开始对起义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