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鼓村稍微年轻一些的木匠都上外地打工去了,剩下几个老木匠平时多少也能接点儿散活儿,没多有少的,总能贴补贴补家用。
夏晓数已经向骆承乡打听过了,村子最南边有一户姓张的人家,木工活儿做得不赖。
早上八点刚过,小夏招呼上卢研究员上村子南边寻访张姓木匠,看看能不能帮着做几个观测架。
张家小院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院墙倒是垒得不低,上面好象还架着几个木架子,抬头望了几眼,夏晓数感觉那是张家专门用来放鸟食的。
“这户人家是不是有养鸟的习惯?”卢技术员也看出点儿名堂。
“应该不是,估计张家的人心有爱鸟之心,平时随便放点儿吃的,但凡途经此处的飞鸟都可以吃上几口。”
“有可能。”
说着话,二人已经走到张家大门口了。
大门虚掩着,夏晓数随手拍打了几下院门,心里想着也不知道张木匠今儿在不在家。
“谁呀?!”里面有人高声问了一句,听声音,好象是个老太太的声音。
“大娘,我是仓库那边的小夏,过来找张师傅有点儿事儿,他现在在家吗?”
“哦!原来是夏先生呐!快请进,快请进!”
随着院门开启,一位六十上下的大娘从里面走了出来,虽说身形有些消瘦,看其眼神,这位大娘看上去还是挺精神的。
“您好!我姓夏,这位是考古队的卢老师,张师傅在家吗?”
“他呀,上邻村给人家送件打好的家具,待会儿就回来了,你们先上堂屋坐会儿。”
夏晓数瞧见院子里的石碾上正铺着黄豆,心下猜着张婶儿刚才或许正在碾黄豆呢。四下里张望了两眼,既没有看到毛驴,也没有瞧见老黄牛,看样子,是张婶儿自己在那儿推石碾呢。
石碾子虽说比寻常所见的个头要小一些,看上去也还是有些份量的,石碾旁边还加设了一道水槽,木质水槽的一头连接着一根塑料水管,水管另一头接在一口大水缸边上。
大水缸所处位置比较高,自然产生的压力将水缸里的清水源源不断地排放到水槽当中。
小夏发现,木质水槽前端安装有一个小巧的机关,随时可以调节水流的大小。
“看样子,张婶儿这是打算磨豆腐了吧?”夏晓数心下暗忖道。
“婶儿,我帮您推会儿石磨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这……那多不好意思呐!你别小看这石碾子,不会使巧劲儿的话,可累人咧!”
“没事儿,我正好学习学习。”说着话,夏晓数挽了挽衣袖,顺手推着那台石碾子转了几圈。
“呵呵……你想推就试试呗!”说着话,张婶儿一边用小笤帚整理黄豆渣,一边往上面添加黄豆。
“婶儿,您这是打算磨豆腐吗?”小夏笑着问了一声。
“对呀!咱们这边的豆腐以前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后来人们开始用电磨,那味道可就都变了。”
“您为啥不直接用水磨呢?这里面有啥讲究吧?”小夏好奇地问道。
“这推的是第一遍,第二遍就得用水磨了,待会儿呀,我得加些黑豆进去,如果全都用水磨的话,黑豆就不好往里掺了,这也是为啥咱们村的豆腐比其它地方好吃的原因之一。”张婶儿笑着解释了几句。
“怪不得!这里面的门道儿还挺多的呢。”
“谁说不是呢!我们家磨的这豆腐,前前后后得用三四种清水呢,一般人可不愿意费这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