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 汤和跟徐达毕竟也不是简单人物,不如说能起义成功,跟随着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甚至在洪武大帝手底下得到善终的人,能简单吗?
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了多少人?死了几万勋贵,李善长一家甚至在十年之后还被莫须有的一次弹劾,就全家满门抄斩了。
没有点脑子,能活到现在吗?
所以徐达和汤和都猜到了朱元璋的意图。
如果不是要给朱楩铺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他同时娶两家国公的女儿,更不用说还是汤和与徐达的女儿。
他们的身份那可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连现如今的傅友德等国公和将军们,在军中的威望,比起徐达和汤和,都要稍逊不止一筹。
所以朱元璋也不含糊了,直接当着两个老兄弟的面,教训朱楩“儿啊,你真以为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忍让?”朱楩冷笑一声。
朱元璋已经想找鞋底子去了。
“是平衡,”朱元璋怒喷道“朝中文武百官需要平衡,天下也要平衡。天子若有私心偏爱某个人或者某地,那就失衡了。”
不愧是洪武大帝。
其实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就很难把握得住平衡之道,要么重用锦衣卫,要么重用宦官以至于建立东厂和西厂,要么重用后宫的外戚家族,要么重用文官集团。
结果就导致了明朝一直都是党羽林立党派互相倾轧。
尤其是明末,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以江南世家集团形成的东林党之间,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可其实如果按照朱元璋所谓的平衡之道,崇祯朱由检就不该选择站位,他太天真了,以为选择了东林党,就天下太平了。
结果自己被逼到煤山上吊去了。
可如果朱由检没那么着急的铲除阉党和魏忠贤呢?身为皇帝不该亲自下场去参与党争的,直接让他们两伙人狗咬狗就完了,皇帝就该坐收渔翁之利才对。
重用锦衣卫,导致了锦衣卫内部腐败,加上权力过大,变成了危害。
于是开始建立东厂钳制锦衣卫。
结果东厂又开始贪污腐败,连锦衣卫都快要变成东厂的下属机构。
就又不得不建立西厂好监察东厂。
于是明朝权力机构开始逐渐走向失控。
所谓平衡之道可不是中庸之道,包括中庸之道也并非‘昏庸’的庸,其中蕴含着很精深的帝王之术。
朱元璋想要开导朱楩,毕竟他选择了两条线,一明一暗,明着是朱允炆为皇储皇太孙,暗地里却早已开始为朱楩铺平道路。
连汤和与徐达此时都站在一旁默默听着,今后这两尊‘大佛’,就是朱楩最大的依仗。
只要他们一天不死,朱楩在军中的地位就不可动摇。
老哥仨当初一起打的天下,又经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许多事情上比朱楩看得更加透彻长远。
汤和能不知道,不献出汤欣,自己会是什么个下场?
徐达能不知道,不让朱楩一起娶汤欣和徐妙锦,自己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这也是平衡之道,徐家还有三兄弟在朝中,等今后徐辉祖世袭了魏国公的爵位,再以徐妙锦的后宫地位,恐怕比如今的郭英还要厉害。
若是徐妙锦再给朱楩生个太子,徐辉祖就是国舅爷。
万一朱楩再有个好歹,毕竟他总喜欢身先士卒亲身上战场杀敌,再加上朱家皇帝们的寿命问题,若是朱楩英年早逝的话,徐家谁来钳制?
这是想弄个明朝版本的‘王莽’吗?
这都是朱元璋所考虑的问题。
所以这里面其实也存在着政治妥协与权力交易。
总之很是复杂。
朱楩则是很快就厌烦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就不想被朱元璋来驾驭自己的人生。
“这个臭小子,还敢不服气?”朱元璋当然看得出来朱楩有他自己的想法,不禁好笑又好气。
朱元璋也是有感情的,但是很多时候,为了国家,为了朱家子孙,他都得迫不得已而为之。
此时汤徐二家已经做出政治妥协,他们的女儿之间将会互相制衡,不会让其中一家一家独大。
包括徐达与汤和,此时也做出站队选择,既然陛下已经要给朱楩铺路,他们也会给这个共同的女婿保驾护航。
而朱楩背后有了汤和跟徐达,朱元璋也就可以放心的,把冯胜、傅友德这些人留给朱楩了。
所以现在压力来到了朱楩的身上。
要不要娶汤欣?要不要做出妥协?
朱楩低着头保持沉默。
因为他知道,汤欣绝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汤欣之后呢?
为了平衡云南土司和草原的情绪,就会有蒙古妃子。
连他爹洪武大帝,不也娶了个高丽妃子?
怎地,今后还得娶高丽人吗?
那些世家呢?为了平衡文武,还得娶某个大臣家的女儿是吧?
他但凡此时敢松口,明天朱元璋能一口气给他册封十几个妃子。
所以朱楩自然不会轻易妥协。
这种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好了陛下,我看您还是别把他逼得太紧为好,毕竟当初连小女都没能入他的眼,我看还是让年轻人们自己相处吧,等有了感情基础,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最后还是徐达实在不忍心,帮朱楩说了句话。
毕竟朱楩坚持到现在还不松口,不也是为了他家女儿?
朱楩抬头幽怨的看着徐达,老丈人,你可真苟啊,就看着我一个人承受压力?
徐达装作没看到,心说这小子还敢埋怨?伱爹是洪武大帝,你以为我有几个脑袋啊?
何况你要是不娶汤欣,不但汤和得死,我都得死。
徐达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他一生都在谨小慎微恪守本分,无奈何临老临老了,这最后一个女婿偏偏是朱楩这个混世魔王。
朱楩如今所干系的事可谓甚大,身为藩王已经快要留在京城半年以上,既无过错,乃至很多时候还被朱元璋亲自叫去上朝听政,就算没明着要他临朝执政,可一位藩王何须天天上朝呢?
为此很多文官都要不满了,毕竟现在还是皇太孙朱允炆做储君,还是他在学着处理朝政呢。
徐达明白的很,自己这条命,已经跟朱楩的命运脱不开干系了。
若是朱元璋临时反悔,不再选择朱楩,那么朱楩身边这批人到时候都得死。
反过来,唯有朱楩一直稳固地位,在朱元璋心里的比例越来越重,他们这些人才安全。
于是徐达也有些埋怨的瞪了眼朱楩,不就是再娶个老婆?那汤家小女儿年纪和他相当,长得也很标致,怎么就这么轴这么倔呢?
明明他和徐妙锦都懂得的道理,就他装不明白。
“好了楩儿,你先下去吧,接下来我要跟你二位叔伯好好叙叙旧,”朱元璋也觉得心累了,这臭小子,换做别的儿子,谁敢跟自己顶嘴?别说娶个女人,就是让他们娶个寡妇,他们都得感恩戴德。
就他,是真没把咱放在眼里。
朱元璋好气又好笑,心说这小子还以为咱是害他不成?
朱楩总算可以长长的松了口气,接着从地上爬了起来。
老朱也是的,竟然一直让他跪着听训,自己是亲儿子吗?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朱楩拱拱手就想赶紧开溜,今天他可是累着了,不但白白花费了一千多万资源,还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反而把自己挖坑埋进去了。
可是总不能再把汤和整死吧?
真是的,非得把他叫回来干嘛呢?
朱楩望着汤和的眼神中,充满了怨念。
汤和注意到了,眼皮子一翻,说道“殿下怕不是在心里诅咒老夫呢吧?您可小心点,否则今后老夫成了你的老丈人,可有你好看的。”
朱楩哼了一声,敬谢不敏。
眼看朱楩转身就要走了,朱元璋却又把他喊住了“说起来,彭越与牛胜率领的部队明日就要班师回朝了,虽然我让允炆作为圣使去传达旨意和犒赏全军,但是军中那些牛羊,你不是有其他打算吗?”
朱楩眼前一亮,露出喜色。
当初因为被老朱催促,加上徐达病危的消息,他和徐妙锦带着王福与近卫们轻装上阵,一路披星戴月的提前回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