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想背黑锅,哪怕是个火坑,你也得让我知道这坑里有什么不是。
“推恩令,”朱楩缓缓说出一個词汇。
朱桢倒吸一口凉气。
朱元璋也愣住了。
推恩令,乃是汉朝推行的政策。
简单来说就是,由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政策。
在汉朝制订的郡县制的基础上,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汉朝的宗亲王室和明朝藩王不同,郡县制是指藩国的藩王,有治理地方的权力,说白了就是周朝天子分封诸侯天下的制度延续。
在汉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于是提出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到了汉武帝时,主父偃也提出实行推恩令。
于是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也正是因为汉朝的推恩令,导致了汉室宗亲过了几代人以后,譬如那刘备刘玄德,竟然落魄到要去买草鞋度日的程度。
结果朱楩竟然也要推行推恩令?
“你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朱元璋怒道。
你之前在早朝大殿上,是怎么许诺的?
说好了不削藩,结果转头就搞推恩令是吧?
朱楩笑了:“爹,你慌什么,我还没提改籍制度呢。这些户籍永固的问题,实在是太坑了。必须得改。尤其是军户籍,咱要为所有军户籍消籍。”
“你真是反了天了,咱还没死呢,”朱元璋一拍桌子,指着朱楩:“老六,把他给我按那,今天我非得好好抽你一顿。”
朱桢摇着头,不进反退,说道:“你们一位是太上皇,一位是新皇。我就是小小一个监国,你们当我不存在就好。”
开玩笑,欺君之罪,他可不想掺和。
“爹,我知道你急,但是你先别急,”朱楩安抚道。
朱元璋冷笑连连:“你最好说人话,不然你就脱裤子吧。”
朱楩耸耸肩,竟真的一把拽掉了头顶的通天冠,以及脱掉了身上的龙袍。
朱元璋吓了一跳,这是要撂挑子不干了?
当然不是。
朱楩撇撇嘴:“累死我了,好看是好看,但是却华而不实。”
“你少阴阳怪气,”朱元璋哪还听不出来他的冷嘲热讽。
朱楩叹了口气,只好说道:“放心,说是推恩令,当然不是真正的推恩令。首先,这只是抛砖引玉罢了。咱当然不会削藩,更不会动那些王公贵族。但是今后随着大明朝不断开疆裂土,那些功臣怎么封赏?”
“别忘了,马上就有五十万大军班师回朝了。还有冯胜、傅友德等一众将领要封赏呢。”
“好家伙,这是给咱们大明打天下,还是给他们自己打天下啊?我封的过来吗我?”
朱元璋心里一动,最近忙着朱楩的婚事与登基大典,差点把这件事给忘记了。
是啊,去年的那些功劳要多大有多大,而今,轮到论功行赏时,就要多为难有多为难了。
比如郭英,原本就是武定侯的他,这一次怕不是足以升为国公了。
还有耿炳文为长兴侯,也足以封公。
还有平安、盛庸与宋晟等人。
更不用说西域战场上的一挂大将与几十万大军呢。
去年的连番大战,可以说打得漂亮。
但是如今总要考虑如何论功行赏吧?
“咱大明王朝,绝不会出现异姓王的存在。除非是死了,可以追赠。但是活着的异姓王?呵呵,”朱楩冷笑一声。
在这一点上,朱楩是绝对遵循老头子的想法的。
可如此一来,该怎么让功臣得到满意的封赏呢?
“仔细说说你的推恩令吧,”朱元璋叹了口气,同时也开始好奇起来,朱楩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朱楩这才娓娓道来:“随着咱们大明继续开疆裂土,以及随着大明王朝千秋万代。可想而知,今后还会继续封爵,以后会冒出越来越多的贵族阶级,甚至是崛起许多世家。”
“然而如今咱们大明的制度,全都是世袭罔替。我的爹啊,你也不想想你封了多少公爵、侯爵、伯爵。现有的这些爵位一直世袭罔替就不说了,今后再继续封赏下去,都要比咱们家子孙的王爵还多了。”
“必须得改。首先爵位要恢复五爵制度。即:公、侯、伯、子、男。”
五大贵族爵位,乃是从周朝就有的贵族阶级制度,可不是西方有的。
“有了五个贵族阶级,就可以慢慢封赏了。”
朱楩露出一抹坏笑。
朱元璋册封的,最低也是伯爵。
可朱楩却很腹黑,一旦最低等级添加了子爵和男爵,那可操作性就大多了。
你想想,如果当初刘伯温不是伯爵,而是男爵。
那么又有多少侯爵只能是个子爵?
恐怕徐达和汤和都得先当个侯爵,然后再慢慢去熬到公爵。
“除此之外,袭爵还要降级。我说了推恩令只是抛砖引玉,真正目的,是要杜绝世袭罔替的情况存在。公爵袭爵要降为侯爵。侯爵降为伯爵。伯爵降为子爵。子爵降为男爵。男爵的话。暂时可以为最低爵位,袭爵不降。男爵就可以世袭罔替了。”
恐怕十万男爵,还不如一个侯爵。
所以朱楩难得大方一次,把男爵作为最后底线,降到男爵就可以不降了。
朱元璋目光复杂的看着朱楩,世人都说他朱重八小气,可自己的儿子,才是棋高一筹啊。
跟他比,自己都是心胸广阔了。
你当个人吧。
其实朱楩还是参考了清朝的制度,清朝只有八家铁帽子王,其他王爵也都是世袭递降的。
只不过清朝的世袭递降,那也是有极限的,譬如说亲王降级几次之后,在降到某个级别时,就不会再降级了。
可朱楩的降级制度,那可是一撸到底,直到降到底了才不降了,因为再降就没了。
朱桢心里暗骂一声,你就是猪扒皮是吧?
“当然了,咱们自家子孙的王爵不在此列。王爵自当是世袭罔替的,这也是我答应兄弟们的,我朱十八绝不削藩,”朱楩给朱桢使了个眼色,咱们兄弟是一伙的。
朱元璋在一旁看着,心说那我走?合着我不是你们兄弟的爹,我是大冤种是吧?
不过朱桢开始陷入沉思,一边想一边缓缓点头,说道:“陛下所言甚是。不光即将到来的论功行赏恐怕规模将要堪比咱爹当初的开国大典(指大明建国啊,别误会,我很怕)。将来恐怕还要继续封赏。”
“但是如果满朝都是王公贵族,国家和百姓可吃不消啊。”
朱楩点点头,接着说道:“这又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土地也是有限的。长此以往下去,随着世家林立,地主兼并,迟早百姓手中的地都会被强取豪夺。恐怕到最后连朝廷都无地可用。这国家到底是谁的国家?”
“还有商人,如今商税太低,农税反而过重。说什么士农工商,其实农才是被压迫最狠的啊。商税该涨。同时商人地位也得提升。”
“还有工人,儒家把工事比作奇淫巧技,可咱正是靠着几百门火炮,一路横扫西域乃至蒙古草原的。”
“连孔子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技必须要发展。不光是武器,还有其他各方各面。譬如说水利。自古以来,水事一直是难题。难道不是工部一直负责治理河道问题?”
“可是在如今,这些都是贱籍,而且一旦入了贱籍,永世不得超生。商籍、工籍、乐籍、军户籍,好似天生低人一等。”
“长此以往下去,绝对会成为隐患。所以必须得改。”
朱楩绕了一大圈,可是这些事又是紧密相连的。
就连朱元璋都陷入了沉思。
自己当初的那些政策,难道都是错的吗?
其实也不是,只是时局不同,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嘛。
治理国家的政策,绝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该符合时局进行调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