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杜断也是一段佳话,同时也证明了房玄龄跟杜如晦的足智多谋,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顶尖谋士。</P>
能够跟他们俩相提并论的人,绝对是屈指可数。</P>
户部尚书也是认同得点点头。</P>
“魏大人,你这太过于高估太子殿下,低估文武百官了吧!”</P>
听到这话,魏征并没有着急辩解,而是不慌不忙得看着眼前的两位尚书,沉吟道。</P>
“两位大人应该还记得霜降灾情的时候,本官提出的“勒石记功”,以此筹集到了赈灾的粮食?”</P>
闻言,两人都点头表示自己记得。</P>
这毕竟过去没多长时间,怎么可能忘记?</P>
况且当时在朝堂上,百官们还为了筹集赈灾的粮食讨论了许久,后来魏征提出勒石记功,募捐粮食才解决问题。</P>
此刻听魏征提起,其中似乎还有别样的隐情。</P>
魏征没有理会两人的猜测,而是继续说道。</P>
“两位大人可还记得曲辕犁?”</P>
这玩意户部尚书可能印象不深,但是工部尚书知晓啊!</P>
图纸他看了,东西他也造了,甚至曲辕犁的精妙之处,简直不似寻常人能够想出来的!</P>
哪怕是工部里的能工巧匠们见了,都赞叹犹如鬼斧神工!</P>
听到魏征说起,工部尚书反应道。</P>
“本官当然记得,此刻精妙,等开春推广之后,必然能够让各地耕种更加轻松,往后的农田必然高产!”</P>
对曲辕犁,工部尚书是很有信心的。</P>
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工部尚书看魏征的眼神又多了几分狐疑。</P>
他刚想询问,魏征却没理会,而是自顾自得继续说道。</P>
“科举改革的浅见,殿试一科的设立,两位大人以为如何?”</P>
听到这话,户部尚书跟工部尚书面面相觑,科举改革早已得到朝臣们的认可,并且也已经实施了各项变革。</P>
他们两人自然也都是支持的一方!</P>
两人知道,魏征不会无缘无故提起科举改革的事情,两人同时看向魏征,似乎意识到了什么。</P>
这时候,魏征继续开口,语气依旧平静。</P>
“蜂窝煤的开创,还有今日的慈善会,两位大人以为,这些加在一起,足够分量吗?”</P>
户部尚书跟工部尚书彻底傻眼了!</P>
如果说他们之前心里还在猜测那些事情是不是李承乾所为,那么此刻在听到慈善会之后,就全都相信了!</P>
这段时间,魏征没有任何征兆得异军突起,屡次在朝堂上发挥极大的作用!</P>
跟李二打配合的同时,提出的那些举措也都深得人心。</P>
魏征展现出来的才能,让百官们都为之钦佩。</P>
他一个人的光芒,也的的确确掩盖住了房玄龄跟杜如晦,还有文武百官们。</P>
所以就有朝臣们怀疑,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否有人为魏征出谋划策?</P>
这些都还只是猜测,但是此刻,魏征却亲口承认了背后的推手…</P>
户部尚书跟工部尚书都惊讶得张大嘴,不敢相信得看着魏征,又张望了一眼东宫的方向,心中极为震惊!</P>
此刻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一切的举措、建议,全都是来自于太子李承乾一个人!</P>
魏征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转达的角色。</P>
倘若真的将那些荣誉都加持到李承乾一个人的身上,似乎足以亮瞎他们的双眼!</P>
这时候,户部尚书跟工部尚书都回想起了之前魏征说的那些话!</P>
太子一个人,就抵得上满朝文武…</P>
这句话,他们俩之前不相信,但是现在,内心在震撼的同时,也有些相信了…</P>
“原来…这一切都是太子…”</P>
户部尚书唐俭忍不住惊呼道,脑子里一片混乱。</P>
工部尚书也是神色复杂,想要再次确认,可是看到魏征那一脸笃定的样子,心里就已经相信了七八分。</P>
以魏征的骄傲,断然不会故意去吹捧太子。</P>
这些若是他自己的功劳,他不会谦虚,如果不是他的,他也不会居功!</P>
单凭魏征的人品,他刚刚所说的这些话就足以让两人信服!</P>
魏征也不管两人内心如何震惊,要不是他们试探他的底线,魏征也不会告诉他们这一切!</P>
魏征深吸口气,看着眼前的两人,沉声说道。</P>
“希望两位大人不要声张出去,太子殿下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些事情是他所为…”</P>
闻言,户部尚书跟工部尚书都回过神来,神色复杂得朝着魏征点点头,答应道。</P>
“魏大人放心,本官会守口如瓶的!”</P>
“本官也绝不会说出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