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张靖海家世(2 / 2)

一品权相 晓阳高 1034 字 6个月前

一个人的天花板太低,在个人的发展上,受到的局限真的太小。正如后世的人,如果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要说这样的人真有大成就,千万之众中可有一个?其他的人,都在底层苦苦挣扎,勉强度日而已。

文朝这里,可选择的路和机遇,那就更加稀少,如果说秀才功名而已,到最后不外乎在私塾任课,或在某一村寨为富家跑腿,就算是比较好的结局。更多的却像孔乙己那样,郁郁不得志,一生悲催。

对杨继业说来,海贸是未来几年的大机遇,需要找到一些可掌控大局的人才。张靖海志在科考,即便有些才能,杨继业也未必会将他留下来。

不过,对于一些有事干才能的人,多接触一些,找一些志趣相近的人,成为朋友,今后要谋求什么事,也好有人帮衬。

到苏杭三四个月了,杨继业一直不与苏杭的士林往来,最多就是与刘裕这些老一辈人、唐俊词、刘潇杰这些大佬们在一起,反而与他同龄的、功名相若的,都不见面。

那边张靖海与苏文强之争还在继续,但高低已现,苏文强即便想找回优势,显然难以做到。原本想借着人多,群情激愤之时,猛踩张靖海一次,让他文名受损,谁知张靖海反驳犀利,让他难以找到更好的理由。

迎春文会上,除了年轻一辈,也会有德高望重的一小团队过来,人不多,是作为文会上品评诗词的大佬。这些人在会场,年轻人的诗词才可评出高低、名次。

刘裕这一次也是被邀请之列,杭城这边的官府,对刘裕这样的儒家大佬,自然非同寻常的尊重。刘裕虽说在官场上不得志,可回到苏杭居住,文名在苏杭顶层,品行也是备受人们赞颂。很多苏杭的年轻一辈,都有找刘裕求教、指点的经历,算是半师之关系。

刘裕到文会来,是不可能四处走动,而是在江岛上一处亭台喝茶。与一群进士大佬们聊天,对于文会上,是不是能够有好诗词,期待并不大。

杨继业被刘潇杰带着,直接往江岛而去,到亭子外。看钱塘江流,水波平静,但水下确实浪潮激流,汹涌,江面不时有大漩涡出现,显见这江流的危险。

杨继业也知道,如今的苏杭看似平静,没有战事。可随着平倭军的行动,特别是蛮族军深入宁府之后,必然刺痛了倭寇和宁府的大族们。

战事何时开始,双方都难说定。但蛮族军这边希望是在春耕结束后,对苏杭的稳定和发展最为有利。至于倭寇和那些通匪大族是如何选择,这边也没法判定。

亭子不算大,已经有六七人在座,包括了唐俊词这位知府大人。唐俊词等见到杨继业、刘潇杰等到了,扬声说,“杨咏石,先进来喝杯茶。作诗词可稍等,踏青也可稍待,苏杭的大家闺秀,可能还在梳妆中……”

杨继业本来不想出头,进这亭子,虽说大多数是熟悉的人,可在文会上与他们在一处,让苏杭的士林中人见到,必定难以继续低调。

可唐俊词已经开口,他只能笑着说,“知府大人,学生已经有亲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