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隐的晨光中,远远看到见湖镇堡垒的护墙上有人影晃动,在几里外的辅兵们都激动起来。
行动的军令下来,身边的蛮族军说着生硬的苏杭话,相处一个月了,即使沟通还有些不畅顺,但彼此的意思都能够理解。跟在蛮族军身边,也感觉到他们充满自信,使得辅兵们也感染了这份自信,脚步变得矫健而利索。
快速行进中,对于辅兵而言,简直就是不要命地往前跑。手握长枪,扛在肩上才不会伤到自己人。几里远的路程,见湖镇外清冷的早晨变得热烈起来,完全是几千辅兵与一千五百蛮族军用自身的热血,散发出温度。
杨继业带着队员们到面对见湖镇堡垒正们对面,三百步的距离,布下防御阵形,这里可能是倭寇冲出来后,最激烈战场之处。
树岗等人原本想要杨继业退到第二层防线,可杨继业却不肯。上一次与倭寇在李家寨外的决战,他也是亲临前线,仅仅没有亲手杀敌。
杨猛会在堡垒破开后,第一时间赶过来,留在杨继业身边,作为最坚实的一道保护。对于安全问题,杨继业是比较在意的,但在明知安全的前提下,他也会亲身体会那种面对面搏杀的气氛,这是对一个人心气、意志最好的锤炼。
辅兵里,年龄最小的是十六岁。杨继业原本想定在十八岁,可文朝这边,一个男子成年的年龄就是十六岁,他也只好入乡随俗。
十六岁的年龄,个人的力量还不太够,辅兵中,这样年龄的有一批。杨继业还是比较重视这些人的,因为年龄小,最容易改变他们的观念和思想,而学习能力也比其他人更占优势。
杨继业身边不远,就有一支这样的队伍,完全是十六岁到十八岁的,称之为青年军。整个辅兵中,像这样的百人队的青年军共有二十支,目前,统领青年军的是一个叫唐仕顺带家伙。
唐仕顺十六岁,读过五年私塾,参加过科考但没拿到童生功名。没得到功名的读书人,还不能称之为读书人。家里贫穷,后来就不再读书,而村寨有家族的武士,在农闲时会教授村子后生子弟习武自强。
唐仕顺读书不成,对于习练武艺,也是很上心的。接受能力和感悟能力比村里其他人要强,村里的武者有意将他培养成接班人,以后可教导村里的后生习武,有这样选择和计划后,对唐仕顺的训练和要求,比其他人更严厉。
虽说唐仕顺习练武艺的年龄稍微偏大,但也不妨碍他的进步。两年时间,在周围村寨的年轻人里,已经小有名气。
倭寇之患,他们寨子虽做了抵抗,却依旧被破。唐仕顺带了村寨十几个人,四处逃亡,遇上小股倭寇他们就会伏击倭寇。听说蛮族军在李家寨外全歼一股倭寇,唐仕顺带着身边的人过来投奔。
巫虎见唐仕顺表现不错,也通过其他辅兵,确定了他身份。便令唐仕顺作为青年军首领,青年军军长之责。在辅兵集训过程中,也看到了唐仕顺积极带头,在极限下训练不断地增加训练量,想提升青年军的实力。
这次辅兵随行作战,青年军被全部调配过来,但青年军并不是集中在一起成军,而是分配在不同的埋伏点。按照巫虎的意思,不让这些少年参战,他们的任务是打扫战场。甚至连其他辅兵也是如此,主战是蛮族军,辅兵仅仅是感受一番战场氛围,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攒刺的威力,以后训练才会下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