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综上便可看出。</P>
孝公和商君接手的……是已经被打好了地基,并且国力开始转好向上的大秦。</P>
尽管外部威胁巨大!</P>
最起码献公让大秦有了扛过变法阵痛期的前提和可能!</P>
这非常重要!</P>
就像吕不韦为嬴政铺平了东出的道路一样。</P>
秦献公尽到了他那一代人的责任!</P>
“最后,老夫便要着重讲一下迁都事宜了!”</P>
许尚饶有兴致的道:“从文小友,献公为何要迁都?”</P>
蒙毅拱手:“回禀夫子,是因为旧氏族势力太大,比如有些奴隶主贵族,他们强烈反对废除人殉制度,以及县制等一系列改革。因此,献公迁都是为了围绕新都,建立新的政治势力,进而对抗旧氏族派系。”</P>
“嗯,答的很好。”</P>
许尚强调完献公迁都……</P>
嬴政和国尉屠雎立马陷入了沉思。</P>
在场的各位都是聪明人。</P>
迁都代表着旧氏族势力失去政治根基!</P>
同理!</P>
想要整治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便可效仿此法!</P>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P>
徐福忽然想通了,他率先激动的连声道:“夫子的意思是…… 直接把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全部迁入关中,放到眼皮子底下,如此两难自解!”</P>
“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就是妥妥的无根浮萍,再难阻碍大秦的一统国策半分!”</P>
“同时他们原本的土地、资产,大秦也都能全部收缴……”</P>
……</P>
正所谓大道至简。</P>
徐福仿佛一下子就开窍了。</P>
对啊!</P>
既然杀不得也放任不得,那就直接迁走,立马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P>
但嬴政和国尉屠雎在双眸一亮以后,却都陷入了沉思。</P>
因为这个事儿其实就是摆在明面上的阳谋。</P>
他们看得出迁走的各项好处。</P>
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肯定也能看出迁走的各项坏处……</P>
形同流放!</P>
如果没有一个较为妥当的措施。</P>
中原百万余贵,怎么可能说迁就能迁。</P>
你一句话就让我抛家舍业,放弃一切,这跟杀了我有什么区别呢?</P>
可想而知。</P>
若没有一个迁行的具体政策,此事绝没有那么好办!</P>
随即。</P>
许尚顺势提出询问道:“阴阳家小友,你说的很对,通过献公迁都我们可以得出……只需把中原百万余贵迁入关中,便可解决所有问题。你来说说,应当怎么迁?以什么名义迁?迁了又怎么安置?这百万人口又该何去何从呢?”</P>
徐福:“啊这……”</P>
徐福瞬间傻眼。</P>
让他一拍大腿抖机灵,没毛病。</P>
可现在许尚却提出了政策落实细则层面的诸多难题。</P>
徐福立马感觉整个人都麻了。</P>
这可咋整?</P>
“咳咳!”</P>
许尚见徐福偃旗息鼓,他转而又道:“从文小友,你来说说献公是如何做到的。关中旧氏族派系为什么会选择妥协,他们难道不清楚离开了自己的地盘,便会失去权力根基嘛?既然他们知晓,献公又使用了怎样的阳谋,倒逼他们只能俯首顺从!”</P>
迁都,看似是君王嘴巴一张就能办的事。</P>
实则牵扯非常多!</P>
你想让人家远离祖坟、宗祠、家宅、土地……</P>
凭什么?</P>
你得拿出一个别人拒绝不了的政策方案!</P>
“这个……”</P>
蒙毅眉头紧锁。</P>
迁都下面隐藏的利益交织,并不会记载在案。</P>
不过蒙毅在秦孝公的招贤令中,想到了关键的只言片语。</P>
“回禀夫子,孝公于招贤令中曾言:三晋攻夺我河西之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P>
蒙毅认真的道:“根据上述便可看出,献公迁都之时,应该是以东伐三晋,重夺河西故地,并修穆公之政令的名义……进而提出了迁都事宜!再以此掀起关中汹汹民意,倒逼旧氏族派系必须妥协!”</P>
话音未落。</P>
许尚双眸微亮的道:“从文小友!就冲这番推断,你的学识便远远超过了你的兄长!”</P>
照本宣科,会的人很多!</P>
但通过记载中的只言片语,进而推断出当年的事件原貌!</P>
这份能力……</P>
可不是谁都具备了!</P>
比如徐福就打死都想不到。</P>
“晚辈班门弄斧,夫子谬赞了。”</P>
蒙毅赶忙拱手自谦的道。</P>
许尚见状笑笑道:“小赵啊!你手底下可真是能人辈出啊!”</P>
嬴政闻言虎躯一震的道:“还行,还行,都是夫子这些年教得好,才让晚辈具备了慧眼识英才的能力。”</P>
嬴政也是非常的会说话。</P>
反正遇到突发情况。</P>
逮住夫子一顿输出情绪价值,总是没错的!</P>
“哈哈哈!”</P>
许尚果然大笑起来,非常开心。</P>
这年头自己厉害算不得什么本事。</P>
传授的弟子能够崭露头角!</P>
才是真道行!</P>
旁侧。</P>
国尉屠雎眼观鼻、鼻观心……皇帝拍马屁的场面,着实不多见。</P>
另外。</P>
屠雎可一点儿都不敢小瞧蒙毅。</P>
军武蒙氏一族。</P>
初代蒙骜战功彪炳。</P>
二代蒙武中规中矩。</P>
三代蒙恬、蒙毅……两兄弟一文一武,且都跟着嬴政共同长大,眼见学识绝非寻常人能够相提并论的。</P>
也就在夫子面前。</P>
蒙毅才会跟个小透明一样。</P>
这时。</P>
许尚沉声转入正题的道:“献公迁都,若让老夫评断,绝对可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迈!”</P>
“但单有东伐三晋、收复河西故地的名义肯定是不够的。”</P>
“献公迫使旧氏族派系妥协之时,一定点明了收复河西故地之后,旧氏族派系会占多少利益!”</P>
……</P>
想要办成一件事!</P>
名义旗帜少不了!</P>
因为需要名正言顺,方能事成!</P>
同时还得有切实的利益分配!</P>
你想让人家在不急眼的情况下,抛家舍业,放弃自己的根基地盘。</P>
那就必须允诺做大蛋糕以后。</P>
人家也能吃上一口!</P>
不然只有坏处,没有半点好处……宫廷政变,以下克上的事情分分钟发生给你看!</P>
献公继位前飘零半生,原因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结果。</P>
“夫子英明。”</P>
蒙毅老老实实的拱手一礼,一副谨遵夫子教诲的模样。</P>
实际上。</P>
许尚已经看的透透的了。</P>
这个从文小友很会藏拙,明明也推断出了完整答案,却选择只说一半。</P>
另一半则由许尚补充……</P>
“从文小友,既有才识学问,又懂人情世故,未来的前途无量啊!”</P>
许尚咧嘴一笑。</P>
随后。</P>
他举杯专门跟蒙毅碰了一下。</P>
惹得蒙毅又是一阵紧张起立,各种躬身回礼,方才把杯中酒同饮而下。</P>
对面。</P>
徐福见蒙毅的种种反应,他觉得后者有些谨小慎微。</P>
但嬴政却非常喜欢蒙毅。</P>
原因是什么?</P>
自然是蒙毅无论跟嬴政再怎么相熟,也依旧会坚守君臣之间的微妙分寸!</P>
接下来。</P>
许尚深吸一口气,终于道:“通过分析献公的迁都决策我们可以得出,名义大旗和利益分配,我们两手都要抓,且两手都要硬!”</P>
“老夫凭此提出一项专门针对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的迁徙政策:【陵邑制度】!”</P>
“陵邑,顾名思义,便是指围绕在皇陵周围的城邑!”</P>
“以骊山皇陵为中心,可建造五座陵寝城邑,专门用来安置六国余贵和中原遗老遗少。”</P>
“而朝廷给出的迁徙名义,理当是为始皇守陵……”</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