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上古八大姓!?”</P>
嬴政率先双眸绽放出精光。</P>
李斯也眯了眯眼……</P>
就连专心垂钓的忘尘子也重新竖起了耳朵。</P>
华阳太后再度轻声开口道:“有关祭祀方面,我倒是略懂详情。秦历共公三十二年,楚伐杞国,灭之。于是大秦接手了杞国的祭祀之权,延续法统。”</P>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P>
此乃孔子之名言。</P>
意指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分为两个层面。</P>
祀:文化、礼仪、道德。</P>
戎:军事、安全、国防。</P>
对于儒家而言,祭祀是宗法制的核心。</P>
供奉祖先又遵从了【孝】的理念。</P>
进一步加强了宗法制,以及国家的安稳。</P>
问题在于。</P>
嬴姓一开始确实是为周王室养马起家,那时真是穷的叮当响,就剩马匹养的不错……</P>
然而。</P>
马养的再好。</P>
周王室也不可能给予嬴秦祭祀正统之权。</P>
包括大秦之所以能够建国,还是依靠襄公的千里勤王。</P>
周幽王十一年。</P>
西戎大举攻入镐京,众诸侯无人救驾……烽火戏诸侯的后果,非常严重……</P>
正值危难之际。</P>
新晋的周平王只好密请秦人相救。</P>
秦襄公率兵响应,血战戎狄,救周王室于濒危。</P>
其后,秦人又全力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P>
于是。</P>
周平王感念秦襄公的救驾之功,便把西北边陲之地正式封给了大秦。</P>
注意。</P>
彼时的西北边陲,还盘踞着诸多戎狄、义渠等游牧部落。</P>
即:周王室只在名义上给秦国封了块地,秦国自身能否立得稳,周王室是不管的。</P>
这其实挺无赖的。</P>
就像嬴政把北境草原封给了李牧,然后告诉李牧,你只要打走了匈奴、东胡和大月氏,你就是名副其实的北境王。</P>
这不闹嘛?</P>
当然。</P>
就这门路,多少人想跪都跪不出来呢。</P>
好在老秦人坚韧不拔,硬是崛起于关中,直至现今的鲸吞天下。</P>
“杞国……”</P>
许尚回忆了一下,道:“传至夏朝,绵延至战国,国祚共计一千五百余年,国君为夏朝公族的姒姓,乃是大禹的直系后裔。”</P>
不得不说。</P>
上古时期的诸侯国,似乎完全跳出了后世的三百年国运论。</P>
竟能维持一千五百余年,绝对称得上奇迹二字。</P>
“秦夫人。”</P>
许尚认真的道:“嬴姓并非大禹的直系后裔,大秦接手杞国的祭祀之权,也只是在名义上补齐了在祀与戎的礼法规制,实际上并不能满足秦国统御法理性的需要。”</P>
华阳太后轻叹道:“夫子明鉴,确实如此。”</P>
嬴政迫不及待:“还望夫子能够为我大秦疏理出嬴姓之起源。”</P>
兹事体大。</P>
嬴政明显有些着急了。</P>
许尚笑着安抚道:“放心!今儿个老夫肯定把【华夏国运篇】的第三讲,全部阐述清楚。”</P>
嬴姓起源,法理正统。</P>
许尚必会拿出实据铁证,堵住所有对于大秦国祚的流言诋毁!</P>
“众所周知,我华夏在上古时期,乃是母系社会。所以上古八大姓中,都有女字蕴含其中,嬴姓绝对是符合条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