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做为未来大秦的中流砥柱,他先前对于法家和兵家肯定都是十分笃信的,同时也对儒家相当排斥。</P>
没办法。</P>
老秦人最是务实。</P>
军武蒙氏家风严谨。</P>
老将蒙骜对于鲁国腐儒之辈,齐国商末之流,都是极其的不屑一顾。</P>
比如吕不韦最初入秦之时。</P>
蒙骜曾当面狂喷吕不韦是个贱商……</P>
吕不韦能咋办?</P>
自然只能忍气吞声。</P>
因为上将蒙骜,曾率秦军收复河外失地,平定三川,太原,上党各郡,战功赫赫!</P>
骂你一个没有根基的投机攀附之臣怎么了?</P>
前期你吕不韦就得捏着鼻子忍!</P>
那么后来为何吕不韦又能跟蒙骜处成一条船的同僚呢?</P>
首先是吕不韦通过攻灭东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P>
其次是吕不韦牵头修建了郑国渠。</P>
蒙骜想要打仗,想要战功,自然就会赞成吕不韦修建大渠的国策。</P>
综上。</P>
通过蒙骜的经历与性格,基本就可以推导出三代蒙恬的观念与认知。</P>
什么儒家、商家、阴阳家等等。</P>
统统都是浮云!</P>
当然。</P>
现在经过许尚的点拨,以后蒙恬对于诸子百家的优与劣,显然就能够站在一个更加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了。</P>
思想偏见害死人。</P>
万万要不得。</P>
“……”</P>
蒙恬想了想,立即又把身体躬的更加恭敬了。</P>
这年头对于长者业师,还是非常讲究的。</P>
即便关中没有儒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那么夸张。</P>
但战国整体的风气,对于曾经教导过自己的业师,都是理所应当的此生敬仰之。</P>
“哈哈哈!你这英气小伙子也不错,一看就是学武的好材料。”</P>
许尚笑呵呵的夸了一句。</P>
蒙恬拱手:“谢夫子称赞。”</P>
随即。</P>
许尚又转而道:“其实我还是听你们唤我老丈更加亲切些。”</P>
许尚不喜那些看似格调极高的尊称。</P>
他习惯于多接接地气。</P>
嬴政却相当坚持,毕竟称呼夫子会显得更加正式和敬重。</P>
最终还是许尚妥协了。</P>
反正就是个称呼而已,相熟之后,怎么顺口怎么来,夫子也挺好。</P>
“小赵,你就跟乃父说,让他重新劝谏秦王,若想成就千古一帝之伟业,就必须得外儒内法,兼行百家!”</P>
许尚认真的道:“没有家【孝】,何来【忠】国?若不成万民之君父,莫非一定要去做孤寡之暴君?”</P>
“法条律例,确实可以强国强兵。但儒之教化,则能够把统治成本降到最低。”</P>
“比如儒家收缴赋税时的名义,就是九州子民理应供养君父,毕竟子孝父,天经地义!”</P>
“再比如今天国家无缘无故要征收你身上佩戴的玉珏做为赋税,你肯定会本能的心生排斥。可如果现今我为秦王,要你把这玉珏添做赋税之用,你必当心甘情愿,双手奉上。”</P>
“毕竟你尊我一声夫子,等同于把我看作业师,按照儒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与父无异,君父亦然!”</P>
“如此,【孝】就是统御万方的绝对思想核心,从小家、宗族、帝国……【孝】的概念无处不在!”</P>
“如果帝王舍弃【孝】,等同于自断江山半壁,外儒内法也会变成空谈!”</P>
……</P>
外儒内法的整体架构。</P>
外儒说白了就是以孝治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