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屁股决定脑袋(感谢支持!)(1 / 2)

<b></b> 不得不说,鱼米之乡确实比北方富庶。随处可见的一弯浅滩,就有小鱼小虾。稻米也比粟米,更合王娡的胃口。

你可以说吴王居心叵测,怀不臣之心。但你不能不承认,他治下的平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吴国的百姓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让他们在劳作时,举手投足都如消遣般舒适惬意。

吴国三郡为豫章郡,会稽郡,丹阳郡,三郡五十三城。

刘濞是刘仲的儿子,刘邦曾立刘仲为代王。但匈奴进攻时,刘仲不能坚守,弃国辗转逃到洛阳。刘邦生气,贬他为合阳候。但刘邦父亲刘太公,反复替刘仲求情,让刘邦不得不让步。

刘仲的儿子刘濞为沛侯。后英布反叛,刘邦亲征率兵讨伐。刘濞以骑将身份随从刘邦,击破英布军,当时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

刘邦担心吴地会稽人轻佻强悍,没有勇猛雄壮的王来镇服他们不行。而自己儿子还年幼,因此就封刘濞为吴王,统辖三郡五十三城。

相传刘濞拜官授印后,刘邦召见他,有相师说刘濞有反叛之相。刘邦对刘濞说“你的相貌有反叛的气色。”

刘邦心里很后悔,但已拜官授印,就拍着他的肩膀说“汉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慎一点,不要造反。”

刘濞吓得忙叩头说“不敢。”

刘邦善识人用人。他是否能预测几十年后的事?不知道。或许在分封每个诸侯时,他都私下拿这种话吓唬一番,以震慑对方。但诸侯国尾大不掉,已成既成事实。尤其吴国。

吴国的豫章郡有出产铜的铜矿山。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来此偷偷炼铜铸钱,并在东边会稽郡煮海水为盐。

因为铸币煮盐不纳税,吴国的资财非常富有,而吴国丰富的财富,让吴王刘濞大量的征召亡命徒组建军队。

由于吴国所辖地拥有铜山和盐的缘故,吴地的百姓没有赋税,使得刘濞在吴地深得民心。吴国兵卒按规定去卫戍时,还会被刘濞给予相等的金钱报酬。

刘濞还每年时常去慰问辖区那些有才能的人,在乡里赏赐他们。其他郡国的罪犯,吴王总是收容他们而不予“引渡”。

吕雉专政时,刘邦的一堆儿子孙子,都不敢吱声。刘邦留下的一堆文臣武将都在缩头当乌龟。

所以吕后专政,杀了刘邦几乎所有的儿子孙子。清除诸吕,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作为刘邦的侄子,这皇位怎么轮,也轮不到他来做皇帝。刘濞这种对她没威胁的,拉拢都来不及。

刘濞置身事外,趁着别人在争皇位,也趁着铸币煮盐不纳税,埋头干活搞经济,反而将一个地广人稀的蛮荒之地,发展成为富可朝廷的大国强国。

因富而骄,因骄而横。以代王身份登基的捡漏皇帝刘恒,并不被刘濞尊重。

夹在功臣集团和诸侯国之间,装幼苗的文帝,对这个大自己十几岁的吴王,也是很忌惮的。

在用高明而温和的手段整治功臣集团后,文帝把目光看向了诸侯王们。

洛阳才子贾谊,根据“大都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针。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推恩令”的框架原型。

贾谊建议,在原有的诸侯王的封地上分封更多的诸侯,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老诸侯王死后,将他的封地分割为若干块,分封给他的几个儿子。这样,除了得罪嫡长子之外,所有的人都会和中央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