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伍封,或许木讷,或许沉默寡言,或许天资平庸,但始终都是孝顺听话的好儿子。</P>
波涛汹涌后,便应该是风平浪静细水长流。</P>
老友亲朋相酌,石桌旁总会有一个空位,石桌上的杯盏斟满佳酿。</P>
伍子胥对伍封言“那是你的兄长。”</P>
从未留下过姓名的兄长。</P>
曾陪着他一起在朝堂上试图力挽狂澜的人。</P>
也是曾舍己,换他隐退的人。</P>
……</P>
伐齐之战后,因水师牵制了大量的齐军,夫差指挥的陆军大获全胜。</P>
签订盟约,班师回朝,夫差便收到消息,致仕的伍相国隐居之地被纵火,伍子胥和孙武死于火海。</P>
夫差的手,止不住的颤抖。</P>
伍封,死在了那场海战里。</P>
众目睽睽之下,万箭穿心,坠入了无边深海。</P>
他无暇悲伤,如今又添噩耗。</P>
本来,他还打算将伍封的那份功劳算在伍子胥头上,大肆封赏,并按照他对伍封的约定,另过继子嗣不让其香火断绝。</P>
可,伍子胥竟然也死了。</P>
“可有忤作验过?”</P>
“验过,确凿无疑。”</P>
夫差长长了叹了口气。</P>
他也说不清是失望,还是庆幸。</P>
死了吧,死了也好。</P>
吴王夫差毫不吝啬对伍子胥父子的赞赏追谥。</P>
正如荪歌所计划的那般,伍子胥这三个字,成了吴国朝堂之上的一座丰碑。</P>
时间倏忽而过,越国羽翼已丰。</P>
越王勾践也终于在垂暮之年再一次重现意气风发,攻入吴王宫,血洗了当年的耻辱。</P>
夫差,成为了阶下囚。</P>
左右逢缘的伯嚭,有意当说客,出面说服勾践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能允许吴越和谈。</P>
他贪婪奸诈自私,但却也忠诚于夫差,想为夫差谋求一条生路。</P>
但,大仇得报的勾践,最见不得人提的便是当年的旧耻和丑态。</P>
于勾践而言,从无情分可言。</P>
伯嚭死,阖族诛。</P>
临死前,伯嚭蓦地想起了小儿子那句义愤填膺的质问。</P>
万一豺豹撕烂了狮虎,他可会悔?大王可会悔?</P>
悔吗?</P>
悔之晚矣。</P>
想必,大王此刻应是恨毒了他。</P>
若无他一步步的推波助澜,一次次与伍子胥做对,一次次说服大王对勾践网开一面,又收受贿赂助纣为虐,煽动大王广建亭台楼阁,吴国想必不至于此。</P>
大王好大喜功,而他从未劝谏。</P>
成为阶下囚的夫差,只有最开始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怨恨。</P>
恨勾践的背信弃义,恨老天不庇佑,恨臣子不中用。</P>
但,满腔的恨意消散后,唯余无尽的悔。</P>
事到如今,他才理解了伍子胥父子的良苦用心,也终于能心平气和的听进去当初逆耳的忠言。</P>
先王为他留下了伍子胥,助吴国成霸业。</P>
可他呢?</P>
忌惮,厌恶,排斥,恨不得除之后快。</P>
还有伍封,那个死在了海战中的伍封。</P>
这本是他最看好的相国人选,但还是在春风得意时君臣生了嫌隙。</P>
吴国,亡于他手。</P>
伯嚭之死,足以表明勾践的态度。</P>
他当年所作出的错误决定,勾践绝不会再重现。</P>
最重要的是,他也弯不下腰承受那份耻辱。</P>
早年间,他曾在勾践面前大放厥词,寡人可以败,吴国可以败,绝不可辱。</P>
白巾覆面,夫差自刎。</P>
风吹来,似乎还裹挟着曾经日夜听闻的声音。</P>
“吴王夫差,你难道忘了越王的杀父之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