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勉饱读四书五经,连粱国的儒学经解都是由他主持编撰,还收录在长谦堂之中,他还需要递关节条子舞弊?说出去都无人可信,匪夷所思!</P>
宁国世子图子邕,更是耿直之辈,在世子中她沈暮白也颇为欣赏,亦是她要拉拢的势力之一。他又何苦如此作践自己,将名声搭进去?</P>
她能笃定,谢勉和图子邕,肯定被冤枉构陷了!</P>
李祭酒和章司业怕是都老了,昏聩了,这次竟然如此武断?</P>
沈暮白不再相信他们,决定亲自介入查证。</P>
“祭酒大人、司业大人,此事务必保密!吾要所有糊名的试卷,逐个审查!”</P>
沈暮白见李祭酒和章司业都不作应答,想必是觉得她大动干戈,可她就是要如此严谨,每逢太学、科考,这里头猫腻少不了,单凭“夫也”两字,何以就下裁夺?</P>
“吾就在长乐殿中候着!今日若审查不完,吾决不沾枕席半点!”</P>
两人一番犹豫后,李祭酒遂即下令让章司业去跑这一趟。</P>
对李祭酒满是怨怼的章司业也只好暂且放在肚子里,忙不迭地去取来所有试卷,一卷不落。不敢耽搁片刻,就回到长乐殿呈上,请皇太女过目。</P>
糊名、密封、誊录这一系列举措老早就珠玉在前,考场上的关节之弊还是层出不穷。</P>
即使严令杜绝这样舞弊的风气,仍有不怕死的贪图这其中的利益,私相勾结。总有人为了提名上榜,想得出各种花招,俗话说上有皇令,下有对策。</P>
譬如科考前夕,以聚会之名邀请名满天下的考官,筵席间推杯换盏、嘘寒问暖,觥筹交错之际,将敦实的金元宝还有一系列奇珍异宝,往人们看不到的桌底下使劲地塞。</P>
考官们明面上不受这些阿谀奉承摆布,听到考生们想要指导点拨两句,还会勃然大怒说着就要甩袖离去,只留下一句供人揣测、话里有话的暗语。</P>
这里头的学问也海了去了,可能是最终卷面的试题,也可能是让其在试卷上故意写上的关节字词。</P>
还有巧妙者,考生及其家长在行贿钱财后,连其面都碰不上。那人只传声知会摆酒在何处,好酒好菜伺候着考生,却不见真人现身。</P>
人出不出现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桌上会摆放着的典籍,用意深远。</P>
做巧通关节的把戏,比比皆是。</P>
沈暮白在看试卷,由着一旁的何蓝费心照顾着,又是添茶又是捶背。</P>
李祭酒和章司业一把老骨头,也在长乐殿内候着。</P>
在众太学弟子们的试卷中,沈暮白苦心翻阅,她就不信揪不出真小人!每一个字都不肯放过,眼睛酸涩地直想落泪,还不住地打上哈欠。</P>
终于,她的视线在一份答卷上停留驻足许久。</P>
这一份,称得上极为优异的答卷。但是让沈暮白觉得诡吊的是,论述见解皆为上乘,笔墨却力度缺缺,一撇一捺都丑的惊人!</P>
也坐在几案前的李祭酒和章司业,看着沈暮白,一脸“你皇太女难道还能看得懂答卷优劣”的样子。</P>
不对!</P>
沈暮白惊觉自己在哪里见过。</P>
这篇论述,她一定在哪里见过,就是现今怎么也想不起来了。</P>
正当苦恼到底出自何处的时候,何蓝提醒着皇太女,“殿下,你看……”</P>
这份论述的右下角,故意在“也”字的最后点上了一点。若不仔细去瞧,还真看不到!</P>
若是碰到粗心大意的学官,搞不好还会以为是笔误所致。</P>
这就是赤裸裸的舞弊。</P>
还是双重锚定的手段。</P>
她终于想起来了!她在谢勉所写的讲解书案上看到过。这就是谢勉所着,完全一致。</P>
这人分明就把原文一字不落地背诵、抄袭下来。</P>
沈暮白意识到,这份试卷的主人才是他们搜寻了良久的舞弊之人。“作弊的就是此人!”</P>
将考卷重重的拍在几案上,沈暮白笃定真相即将揭开。</P>
李祭酒和章司业闻风而变,赶忙去看这份答卷的漏洞。大案即将告破!</P>
无论最后是谁,沈暮白铁了心会将其严惩不贷,只有这样才是对太学公正最好的维护。</P>
然而,正当沈暮白要亲自揭开握在李祭酒手心中那份试卷上盖住姓名的金色纸条,扯开这场舞弊大案最后的遮羞布,却被殿外的传声突然打断。</P>
心急慌忙的沈暮白暗暗骂道,都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捣乱!</P>
“令后到!”</P>
沈暮白马上用眼神示意李祭酒和章司业,一会儿见机行事,不要再提及方才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