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时间,只怕才刚刚和他们认识没多久,我想商贾也不会冒险去贿赂他们,最后落得人财两空。</P>
第三,自然是监察,由都察院和工部,各自委派一名官员入驻劳工局,同样采取半年调动的方式。</P>
与此同时,更是要发动广大百姓,一同监督,将他们在劳工局的所作所为,按照百姓的满意度。</P>
做出一个评估,做为他们今后试图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P>
“百姓的满意度?平天王,下官实在不解你的做法,为何要他们的看法?</P>
朝廷用官任官,自有一套制度,有吏部,内阁,陛下,为何要如此?”</P>
吏部侍郎此时也忍不住了。</P>
因为这已经触及到了吏部的利益。</P>
“为官者的好与坏,不看民意看什么?难道看关系?”</P>
韩玉毫不客气的回怼一句。</P>
“不仅当官要看中民意,就算是为君者的陛下,同样要看重民意。</P>
什么时候老百姓对朝廷诸位官员,对陛下都满意了,那才是真正的盛世。</P>
谁若是造反,不用朝廷动手,老百姓第一个不答应,须知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
韩玉毫不避讳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P>
他帮武朝做这些事,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也不是为了某个人,甚至不是为了李存世。</P>
而是为了天下黎民,否则他干嘛要出山劳心费神的,做这些出力不讨好的事。</P>
“好,韩爱卿说的在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官为君都应看中民意,朕认为这个办法很好。</P>
朕看不仅仅在劳工局,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沈云。”</P>
“臣在。”</P>
“着吏部即刻去写一道具体的折子,今后将民意列为官员考核中重要的一项。”</P>
李存世一锤定音,肯定了韩玉的做法。</P>
他最欣赏韩玉的,除了他的才华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这种一心为民的心。</P>
“臣领旨。”</P>
李存世都这么说了,他还能有什么意见。</P>
这场朝会,到此也算是彻底落幕。</P>
毫无疑问,今天的韩玉是绝对主角,许多大人都想和他聊一聊。</P>
包括薛琅他们这些门阀派,虽说韩玉今日所为,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P>
但平心而论,对韩玉还是极为佩服的,光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便是难能可贵。</P>
但可惜,朝会结束后韩玉直接被叫到了上书房。</P>
依旧是只有李存世,徐常,韩玉他们三人。</P>
“元正,今日你可是树敌不少啊,难道就真不担心他们会报复你吗?”</P>
此时没有了外人,他们之间的称呼都变了。</P>
李存世笑眯眯的看着韩玉,虽然他让韩玉入朝为官,就是想他为朝廷做事。</P>
但韩玉的锋芒毕露,依旧是他没有想到的。</P>
韩玉耸了耸肩,微微一笑。</P>
“在其位谋其事而已,臣就是这么个性格,这也是当初,臣竭力不想入朝为官的原因之一。</P>
可既然当了官,就必须要一往无前,如果牺牲臣一人,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获益,区区一条性命有何惜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