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韩玉的《治漕疏》(2 / 2)

一是来不及,二来,韩玉认为自己的想法有些胆大,在李存世那可能过不去。</P>

索性直接拿朝会上来,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反应。</P>

“治漕疏?”</P>

李存世眉头皱了一下,旋即用眼神看了一眼王忠。</P>

老太监心领神会,马上下去双手接过折子。</P>

“直接念出来吧。”</P>

下方众臣目光都汇集在折子上,李存世忍住了先看的念头。</P>

顾名思义,这是一份有关武朝漕运的折子。</P>

可李存世有些想不通,目前而言,武朝漕运平稳,没听说出现什么情况,值得韩玉特意上一道疏?</P>

王忠缓缓打开折子,诵读起来,略有些尖锐的嗓音。</P>

让折子中的内容,清清楚楚的响彻在承天殿。</P>

“一字平天王臣韩玉启奏:为我朝漕运直言之事,开言路,明君道,臣为谏。</P>

君为天下万民之主,其责至重,漕为国家经济命脉之血,流通全国,今臣之言,发自民心。</P>

无阿谀曲从,无逢君之言悦兮。</P>

自古朝开漕治始,于今迢迢已过千载之余,贯通水路,巴商通物,纵船游南北,跨水于东西,使国昌盛,如活固斯。</P>

河道纵横,万民依附而活,曰为漕户,至武而终。</P>

武朝政令,废漕运衙门,使之为官府和都司共治已有一十三载。</P>

原欲解漕户之枷锁,放之以自由,图谋安康,享生活之太平,实乃皇恩荡荡。</P>

然,漕户果由此而受益乎?臣观离州一地,未能如此焉……”</P>

整个折子合共三千多字,是韩玉花费极大心力所写。</P>

随着王忠的声音,所有听到这里面内容的人,无不是内心震动。</P>

原本好奇的李存世,他的脸色也渐渐难看,徐常则是频频看向韩玉这里,继而陷入了思索当中。</P>

王忠念的也是满头大汗,但李存世既然没有叫停,他就只能继续硬着头皮诵读。</P>

“……臣不胜恐惧之至,为此疏具本亲启,谨具奏闻。”</P>

随着王忠最后一句话落下,整个承天殿陷入了诡异的安静当中。</P>

所有人的目光,不停的看向龙椅上的李存世,又看向站在大殿中神色如常的韩玉。</P>

薛琅他们内心狂喜,觉的韩玉简直是在找死。</P>

谁不知道李存世自诩圣君,如今武朝国力充沛,已具有盛世之象。</P>

在漕运上,李存世对自己取消漕运衙门,还所有漕户以自由的政策,更是引以为傲。</P>

可在这篇治漕疏中,韩玉不说将李存世的漕运政策批的一无是处,反正也差不多了。</P>

更过分的是,他在治漕疏中很清楚的说明了,如今武朝的漕户们,比起以往生活还要艰难。</P>

更是将现在漕运的一些问题,比如河道拥堵出现事故等原因,很大一部分归结到了上面。</P>

这不是在当众打李存世的脸吗?虽然韩玉说一切都是为了国本,并无以下犯上的意思。</P>

但皇帝乃是九五之尊,这哪里是一份折子,分明就是一份催命符啊。</P>

面对众人的目光,韩玉的表情自始至终都没变过。</P>

他只是将现实的情况,全部写了下来而已,并没有任何地方刻意夸大,或者抹黑李存世的地方。</P>

如果李存世真要追究他的大不敬之罪,韩玉也就认了。</P>

从今往后,他会安安心心的当一个逍遥王爷,不再去管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