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元正之功,名垂青史!(2 / 2)

你虽只有二十多岁,却学究天际,从治国到诗才,再到策论等无一不是登峰造极,徐某实在好奇,到底是何人,才能教导出你这般举世罕见的学生。”</P>

他们查过韩玉的情况,平平无奇,按理说他这样的人不该具备这些才学。</P>

听到此话李存世父子也马上竖起耳朵。</P>

韩玉莫名一笑,眼神之中露出一股无比深沉的惆怅和思念。</P>

继而满脸认真的指了指自己脑袋。</P>

“仙人抚顶,授我之术。”</P>

三人皆是一愣,徐常更是直接摆手。</P>

“元正莫要说笑,既不方便就当徐某没有问过,但元正,你当真打算终身隐居在此了?”</P>

“暂时是这样,或许一段时间后我待够了,会选择游历世间吧,这天下尚有许多地方我还未曾去过。</P>

正是:此身天地一虚舟,何处江山不自由。(摘自《舫子》明-陈献章)”</P>

韩玉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脱口而出的说道。</P>

徐常眼睛眼睛一亮,拍手笑道。</P>

“好一个何处江山不自由,元正果真是出口成章,皆是经典啊。</P>

只是你当真不考虑入朝为官?只要你愿意,凭你之才华我敢保证,将来内阁首辅一定是你的。”</P>

李存世也目光灼灼的看向韩玉,且完全认同徐常的话。</P>

“徐叔,不聊这个话题好吗?”</P>

“哎,若是哪天元正你想当官了,一定要告诉老夫,对了,你能不能写一首女子的诗给我们听听?”</P>

“对对对,元正, 我和老徐实在好奇你诗中女子到底是何种惊艳!”</P>

李存世知道徐常在转移话题,自然是跟着附和一声。</P>

“真想听?”</P>

韩玉余光一瞥笑问。</P>

“想。”</P>

三人几乎是异口同声。</P>

“好,那就作一首吧。”</P>

说完韩玉起身站起,目光眺望远方双手负于身后,闭上眼睛,声音富有磁性缓缓诵道。</P>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P>

此诗是李白为翰林时所作,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三章,这是其一。</P>

古往今来描写女子的诗,韩玉想不到哪首比它更好了。</P>

这点从李存世三人的表情中就能看出,他们都被这首诗所深深震撼,全文虽未酌点墨去写女子的容貌。</P>

恰恰确是写到了极限,云朵想成为她的衣裳,花儿想为她装饰容颜;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P>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P>

“好诗!此诗为何名?”</P>

李存世只听一次就喜欢极了,甚至超过了《将近酒》,忍不住大声喝彩问道。</P>

“姑且称为《清平调》吧。”</P>

“元正的诗才,别说是我武朝,放眼古今怕也难寻一个可以比肩者,不知哪个女子有此殊荣,能成为元正此诗的主人。</P>

对了,说到这老夫还有一问,元正已经二十多岁为何还未娶妻?”</P>

李存世闻言双目一眯,紧紧的看向了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