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酒蜈蚣(1 / 2)

药铺收上来的蜈蚣是活的,因为宋锦尚未说要用何法炮制,便没有让人先处理。</P>

见宋锦蹲在装蜈蚣的罐子前,银珑问道:“小小姐想好要准备怎样炮制了吗?”</P>

“若是我爹在……”</P>

宋锦想起严肃的父亲就心头一痛,“珑姨,我要酒制,你帮我先准备黄酒,等这些蜈蚣干了要用。蜈蚣和黄酒的量,是十比一。”</P>

用辅料炮制药材,旨在引药之性,改变或改善其性能。</P>

拿蜈蚣为例。</P>

如用酒浸炙,借酒通脉,祛风活络;醋制,借醋散瘀血,治头风。</P>

还有蜜酒煨三制,旨在借蜜甘而和能解毒,酒通络,煨去燥,共襄药性,但此法工序复杂难弄。</P>

宋锦不会。</P>

整个宋家也仅有家主宋宽懂得。</P>

宋锦经过考虑,决定用药典里的酒制。</P>

即是酒焙法。</P>

只需将阴干的蜈蚣去掉头足,用黄酒润透,微火烘干,使其质地松脆,便于粉碎,降低毒性。</P>

宋锦记得黟县的典史父亲最近中风,正在请医问药。</P>

典史的品级不入流,但实权很大。过去只是县尉属官,在本朝却取代了县尉,主管地方司法、刑狱、治安。</P>

济方药铺若是搭上典史这条线,便不用担心柴掌柜之流的敲诈勒索。</P>

银珑又问:“蜈蚣是活的,要晒几成干?”</P>

宋锦吩咐道:“让人拿去阴干,干至八九成,记得要避免在太阳光下暴晒。”</P>

只需要她这样吩咐。</P>

外面处理药材的童子,便知道要怎么样做了。</P>

药童先将蜈蚣在流动清水下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和分泌物,然后用两头尖的细小竹片,将鲜活的蜈蚣头尾固定,再放到晾晒用的大筛子。</P>

用竹片固定,是避免蜈蚣蜷缩起来以致干燥不均。</P>

所谓的阴干,即是将药材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其自然干燥,以避免阳光暴晒导致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流失。</P>

不得不说,宋氏药材在处理技术上,是走在大夏朝的前列。</P>

宋氏药材出名,不是没有理由的。</P>

外界入药的蜈蚣,多数是放到阳光下晾晒的,在药效上就总是差了宋氏药材几分。</P>

宋锦帮着处理药材。</P>

见到不对的,指点几句。</P>

有她的把控,大家犯错的机会都少了,用心听的人还能学到不少东西。</P>

宋锦不怕这些人将事情外传。</P>

因为除去了金玲和银珑两家,剩下干活的杂役和药童,都是金玲从牙行买来的,签了死契的。</P>

忙活到下晌。</P>

一天的时间就过去。</P>

宋锦又要回去。</P>

从后门出了药铺,刚走出巷口,便见到有一辆马车候着。</P>

秦驰正伫立车旁。</P>

宋锦眼睫微垂。</P>

看到秦驰,让她想起了上午的事。</P>

是什么情况下,一个读书人会放弃科考?</P>

一是缺钱,二是科考资格。</P>

秦驰摆明不缺钱。</P>

那么会是报名资格吗?</P>

本朝僧道、吏胥、娼优贱民,正在服丧,触犯刑责等是没有科举资格的,这些秦驰都不像。</P>

一时之间,宋锦还真想不通原因。</P>

宋锦加快脚步过去。</P>

“相公是来接我的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