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轮流住儿子家养老(2)——住三家各有优缺点。(1 / 1)

公公轮流住三个儿子家养老的模式直到他去世为止,持续了六年多。这最后几年大家在养老问题上基本没有大争端,公公的晚年生活也相对安宁。他轮流住三个儿子各家的日子都有优缺点。

先说每年冬天住老家县城大哥家,优点是离老家乡下只有几十里路,让公公感觉回故乡很亲切,走到大街上很容易碰到熟人甚至亲朋老友。他回乡下其他亲戚家串门做客也相对方便。而且他冬季生病在本地住院报销比例比在异地住院报销比例高。

缺点是大哥家住多层四楼,公公爬楼费力。他后期身体不好了,也不爱到大街上走,更很难回老家乡下。而且大哥大嫂除了上班外,节假日爱出门交际聚会,公公经常孤零零一个人在家里,就连过年很冷清。因为哥嫂的亲朋好友都在老家,他们过年的交际应酬更多,晚上回家已经很迟,直接洗漱睡觉,每天跟公公交流陪伴时间少。最重要的是,公公和大哥脾气接近,都急躁爱唠叨。他们很容易在生活中发生语言误会,最后引发公公生气。所以公公在大哥家住那四个月,总会旧的小矛盾还没有消除,他和大哥之间新的语言小误会又制造出来。反而有时还需要大嫂从中调和,公公又在仇恨的脑海记忆里面再记一笔。最后公公干脆住大哥家尽量不主动说话,用沉默来减少表面矛盾,听到大哥说啥令他不高兴的话也不反驳,只记死仇。公公每年在老家大哥那里住的日子某些时候其实有点煎熬。

而公公在二哥家住时,优点是相比之前付费包干给二嫂养老时,二嫂以为她是独裁垄断养老唯一人选,态度不免有些强势,甚至有恃无恐提出把公公存款工资得完的想法,达不到目的就吵闹不休。自从换了三弟兄免费养老模式后,形成多党派自由竞争模式,她之前预料大嫂和我不管公公养老的场景没有发生,公公在我家和大嫂家养老期间也没和大嫂及我产生过争执。有了对比,二嫂的脾气反而收敛很多,她也不好意思和公公再为小事吵闹,所以公公住她家的日子反而气氛和谐很多。

还有一个优点是二嫂家住在离成都很近镇上,那里有很多工厂,大学也不少。外地年轻人和老年人多,公公出门容易交到同样身份到儿子家养老的外地老年朋友。公公更喜欢去附近一个大学校园逛逛,里面景色优美,适合很多市民休闲。还可以买里面的饭吃,价格比外面卖得便宜。他还研究过大学里的付费洗衣机,花四元钱可以洗一缸衣服。他跟我聊过如果一个需要照顾的走得动路老人,租间房在这个大学附近住,每天到大学里面解决吃饭洗衣问题,比请保姆划算。

当然公公住二嫂家也有缺点,房子小只有两个寝室。他一去,他带大的超生孙子就要睡客厅。另外二嫂脾气也急躁,他偶尔也会与二嫂有点小矛盾。还有二哥二嫂每天早出晚归,跟他交流时间少。他同样也是为了减少表面矛盾,平时尽量不主动和二哥二嫂说话聊天,多沉默少惹发争端。

再说他住我家时,主要优点是我们在家陪伴他时间相对多些,他在我家聊天说话气氛相对轻松。我先生工作忙,每周上班那五天偶尔在家,儿子在外地读书。我是普通百姓,本身不喜欢也没有交际应酬,每天正常下班直接回家。周末和节假日我和先生基本都在家里,很少外出交际聚会,我们在家陪伴老人时间相对多点。

而且我和先生都是外向性格,我们其实也都急躁,我们之间相处也是吵吵嚷嚷过了几十年,但我们对公公的态度是尽量容忍。我们在公公面前,尤其是我先生在公公面前,都把自己急躁的本性收敛起来,对他态度相对好些。我和先生也喜欢主动和公公聊天拉家常,消除他的寂寞感。所以公公在我家住时,心理稍微放松些,说话聊天也没有多大顾虑,他可以尽情展露他外向爱说话性格,表达他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他最愿意住我们家的原因。

但公公住我家的缺点是出门不好玩,我们住县城新城区,还不如二嫂所在镇热闹。公公出门在小区逛,看到更多的是带孙娃的婆婆,他不容易找到跟他谈得拢的同样养老身份老伙伴。他到大街上走,也感觉没有在二嫂附近街道热闹。我们家离大学校园远点,他的脚力也走不拢。所以他只有住二嫂家时,才喜欢早晚都去街道上走走逛逛,住我们家时只在小区里面坐坐,很少到大街上走。

当然公公一天都没在四弟家住过,尽管四弟一家经常邀请他去新疆做客。他不去。第一心疼路费。第二他知道坐火车都要几天几夜时间,他担心自己身体差,被抖死在路上(他以为还是绿皮火车时代火车一路抖动)。至于坐飞机方式他因为从没坐过,感觉更贵更吓人,不在他的考虑之列。他没在四弟家养过老,也就和四弟一家没有生活中相处的矛盾。但和我们三家都有过不成程度小矛盾。

我想公公生活的理想状态是要像大哥家离老家乡下近,像二嫂家出门就熙熙攘攘热闹,像我家可以多和亲人陪伴,他在家里随心所欲聊天说话无心理压力。然而现实生活没有这么美好。特别是我们几家都在上班的时间段,他多数时候还是只能呆家里,默默看电视或者坐沙发和床上养神。偶尔出门走走。而且虽然表面上儿子媳妇们对他都好,但儿子家终归不是自己家。他最愿意住的还是他老家农村乡下,那里是他的故乡,有他最熟悉的亲戚朋友和地邻。那里有他修于1983年的曾经很新的房子,那里曾有和他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那里是他可以在家当家做主,掌控自己生活的地方。现在他老了,一切都变了,回不去了。他失去了故土老伴和熟悉的环境,他的地邻亲戚朋友离他很远,还在不断去世。他成了远离故土的异乡人,他也成了几个儿子家里小心翼翼的客人。他每年搬两次家,没有一个是他自己的家。他也从来没有把儿子家当作自己家。他也没法产生当家做主的感觉,只有寄人篱下的心情。

公公当初在老家是志得意满的。相比当地村民他的工作和收入让他自豪。有婆婆任劳任怨,好脾气照顾他,他是幸福的,甚至自大的,他是自己家庭王国的国王,他的急躁脾气从不收敛。然而他在三个儿子家历来是不自信的,患得患失的,他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爱说,容易急躁的本性。很多时候谨慎说话,尽量少说话,听到儿子有让他不满意的话语也尽量忍着。

我们感觉我们在容忍公公,其实本性急躁的公公何尝不是在容忍我们。何况子女的陪伴再多再好,怎比夫妻相互陪伴的知冷知热知心?

所以公公最怀念他当初和婆婆一起在农村相互陪伴,共同干农活还养育孙娃的日子。他一次次在嘴里感叹要是我婆婆在世,他就和婆婆一起在乡下生活。那日子过起比现在好得多。如果干不动农活了,子女又不在身边,他就和婆婆一起在在老家乡上租房住,用他的退休工资来支撑生活和看病花销,也够了。

然而这一切只是他的美好幻想,婆婆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他再也回不去当初在农村当家做主,夫妻相伴的田园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