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七章 大使(2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597 字 6个月前

“都督,俺们到了福州之后不久,就带着福建巡抚的书信,前去寻找最早在闽东教人种薯的陈振龙、陈经纶父子。结果去了才知道,那个陈振龙老先生已经没了。

“其子陈经纶虽然健在,但这些年到处教人种薯,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俺们按都督的说法,许诺事成之后都督可保举他做官,许诺给他重金酬谢,但他还是认为咱们金海镇太远,而且认为辽东不适宜种薯,所以坚辞不受。

“最后,俺们拿着福建巡抚萧大人的书信,把各种话说尽,非要他推举几个人跟俺们返回辽东种薯不可,最后他才推举了他族中这个主动请缨的族侄。就是这个年轻人!”

“原来如此。”

杨振听完严省三的介绍,当即冲着码头上那个越众而出的年轻人一抱拳,大声说道:“原来是陈振龙先生之族人,陈经纶先生之族侄,失敬失敬!”

那个年轻人见杨振这般,当下连忙躬身作揖说道:“先人积德,后人受益,小子愧不敢当!小子久闻金海伯杨都督之大名,今日初来乍到,即听见都督对朱薯和番仔薯的区分,一时忍不住感叹,无礼之处,万望恕罪!”

“呵呵,无妨,无妨。然而陈兄弟你既然方才忍不住感叹,想必你对番薯和番仔薯的区别一清二楚,请陈兄弟你移步船头,先为我等分说解惑一番!”

杨振初见这个陈书农的面儿,当然也希望对他进行考校一番,识别一下。

如果他真的有真才实学,那接下来杨振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一个高位,叫他全权掌管金海镇的种薯事业。

而如果他只是滥竽充数之辈,那接下来杨振就很麻烦了,恐怕就得亲自上阵,教自己人种薯了。

转眼间,陈书农上了船头,众人为他让开一条道路,让他来到了杨振的跟前。

陈书农方才听见杨振的话语,就知道杨振这是在考他,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然而对此他并不反感,相反,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当众展示自己树立自己威望的机会。

虽然他年轻,但是他在陈氏门下已经超过十年了,对于番薯的种植,对番薯与其他薯类比如番仔薯的区别,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看法。

而他之所以在陈经纶百般拒绝之后主动请缨跟随严省三他们前来金海镇,也是因为他想试一试番薯种植在辽东这样的北方地区到底行不行。

如果在关外的辽东金海镇都可以种植的话,那么关内的其他北方地区也就不在话下了。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他还年轻,他并不想一辈子到老都以教人种薯为业。

沈永忠、严省三、郭小武他们一行人前往拜访陈经纶开出的条件实在令他心动。

他的族叔陈经纶同样垂垂老矣,而且这些年依靠教人种薯,出售番薯种苗,已经赚得盆满钵满,有点不思进取了。

可是他却不同,他还年轻,正盼望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他少年时读书不成,本已放弃了通过做官出人头地的梦想,但是杨振主动派人南下,礼聘懂得种薯之人,却又给他打开了一扇出人头地的大门。

也正因此,他才会在陈经纶百般拒绝之后冒着风险选择主动请缨,一来替陈氏挡了这个事情,二来也给了自己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

就这样,他带着陈氏门下同样有此打算的几个家仆佣工,加入了沈永忠、严省三他们北返的队伍。

“都督,朱薯与番仔薯虽然都是来自番邦,都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甚至它们的果实有些相似,但一个是可以凭借块茎育苗藤蔓剪枝迅速推广种植,而另一个却只能靠分切带有芽眼的果实种植。一旦搞错了,引种就没有不失败的。”

陈书农来到杨振的跟前,弯腰捡起一个番薯和一个番仔薯,然后用略带福建口音的北方官话,在杨振的面前侃侃而谈。

“小子所说的前者,就是叫朱薯的番薯,后者就是这个都督称之为土豆的番仔薯。它们之间的差别,除了小子方才所说的之外,还有他们的来历不同。

“这个朱薯来自西班牙夷侵占的吕宋岛,是西班牙夷带到吕宋种植的东西,而番仔薯则是荷兰夷带到南洋,带到我大明之地的东西,所以它又叫荷兰薯。

“而荷兰薯之所以又叫番仔薯,一来是因为荷兰夷与西班牙夷都是番邦红毛鬼,二来则是因为荷兰薯比之朱薯来说,个头要小一些,如同小番薯,所以又称为薯仔,或者仔薯、番仔薯!

“就此而言,都督称呼番仔薯为土豆,倒也恰如其分得很。而且为了将番薯与番仔薯区分开来,今日莫不如就请都督将番仔薯命名为土豆。”

说完了这些话,那个叫陈书农的黑瘦青年将手中的番薯和番仔薯扔在船舱中的沙土里,然后拍了拍手,将手上的沙土打掉,郑重其事地朝着杨振一躬身。

“陈兄弟果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既如此,本都督正有意在金海镇协理营务处之下设立一个农垦所,并设一个农垦所大使领之,专司本镇指导种薯事业。呵呵,这个职务,非陈兄弟你莫属了!”

听完陈书农所说的那些话,杨振心中再不迟疑,当场做出了自己的决定,给了他一个农垦所大使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