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请求(2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515 字 6个月前

就从这次平台召对的过程中,洪承畴已经看出陈新甲、王德化、杨振三个人,关系不一般,说他们这几个是一伙的的,可能有点过了,但是与自己却不是一条线上的。

因此,洪承畴说完了告辞的话,当下果真转身便走了。

王德化、陈新甲、张若麟对此无动于衷,而杨振却连忙躬身相送。

洪承畴说的没错,杨振虽然暂时摆脱了徐人龙这个登莱巡抚以及洪承畴这个蓟辽督师的节制管辖,但是今后若想在辽东半岛南端有所作为,却肯定离不开洪承畴的支持。

所以,对于这个人,杨振还是轻易不能得罪的。

等到洪承畴下了云台,自有云台下候着的内宦礼官领着,转身消失在了建极殿的后左门外。

最后剩下这三个人,目前勉强算是同一条线上的了。

陈新甲与王德化一个是进士出身的文官,一个是当年信王府里出来的内官太监,原本交集不多,相互间并不怎么走动,甚至可以说并不怎么对付。

但是现在,因为崇祯皇帝的关系,同时也因为一起扶持杨振对抗祖大寿的原因,他们彼此之间,凭空多了不少合作,暂时算是站在了同一个阵营里。

而杨振到了松山之后屡立战功,也给了他们在朝廷上共同利用杨振的战功,巩固各自地位的机会。

陈新甲靠着杨振的捷报频传,暂时坐稳了兵部尚书的位置。

而王德化也因为能够通过杨朝进对杨振施加影响,他在崇祯皇帝的面临前地位,也更见提升。

当下,洪承畴一走,杨振连忙与陈新甲、王德化、张若麟重新见了礼,然后一起下了云台,往外走。

这个过程当中,陈新甲、王德化以及张若麟少不了又对杨振进行了一番教诲,一番指点,告诉他在御前应当如何说话,在京师里面应当注意些什么。

杨振对此,当然只有听着受着、点头哈腰的份儿了。

杨振的俯首帖耳当然不会没有收获。

等到陈新甲、王德化与杨振告别的时候,全都当场答应了杨振的请求,答应帮着向皇帝再进言,争取达成杨振的目的。

在杨振的各种请求之中,为沈志祥请封爵位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除了这个问题之外,比如扩编征东先遣营为征东平辽先遣军的饷额问题。

原来的征东先遣营,以一个五千饷额的营的编制驻守松山,虽然人马略少,但是说得过去,毕竟松山城池不大。

人家金国凤三千多人马就能守住松山,给你五千饷额怎么了,你能嫌少?

所以,还是松山总兵的时候,杨振根本不能提饷额的问题,不能提扩军的问题。

但是现在不同了,崇祯皇帝金口玉言,已经决定了在九边之外,参照九边规格,另设一个金海镇。

而这个金海镇如今辖下的范围,现在就有了旅顺城、金州城、复州城这几个地方,需要分兵驻守。

同时,辽东半岛西侧沿海中的长兴诸岛,东侧沿海中的前东江诸岛,杨振都要一步步拓展占领,或屯田,或驻兵,没有足够的人马如何守御,何谈进攻?

这样一来,扩军的问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提上日程了。

那么,要扩军,首先就得有钱粮,那就得按人给饷,对上而言,就是增加饷额。

杨振虽然不敢指望着财政已经接近崩溃的崇祯皇帝能给自己多少粮饷,可是该提的他仍然需要提出来。

崇祯皇帝答不答应,或者说能答应给多少是一回事儿,而你提不提这个问题以及你提出的要求是多少,则是另外一回事儿。

杨振很清楚,这个粮饷的问题他提了也多半是白提,可是不提肯定不行。

此外,再比如,在金海镇下另外增设各路总兵职务,以封赏有功将领的问题,他也得早早提出来。

他手下那些有功的将领,副将就有好几个了,这些人得有一步步逐渐上升的空间,没有这个空间,有些人他就不好笼络了。

而且大战开始之前,为了鼓励麾下将领跟着他出战,他也曾许诺过,现在收了复州、金州、旅顺,怎么也得提拔几个人去当独当一面的总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