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斑鸠宫事件(二)(1 / 2)

斑鸠寺距离皇城八十多公里,深居深山老林,或许这正是圣德太子太明之处。

密林黑影碰撞闪烁,数道黑影簌簌落地,因草木繁盛,其声如柚子落地。

寺庙北有峭壁,其余险要小道均有甲士把守。

百步两岗,互相警戒身后。

斑鸠寺,药师佛殿,金像宝相庄严。

镰仓贤二双手合十向惠恩行礼,故作矜持,虚心请教:“佛渡众生,助人脱离苦海。

我近日噩梦缠身,常现厉鬼恶魔突显屠戮我等,大地良田化作焦土,百姓被戮一空,尽作枯骨。

夜夜如此,以致我夜不能寐,日不能食,还请大师助我。”

惠恩眼皮猛的抽搐,很快恢复镇静,认真回了一礼,朱唇续翕,皓齿连逢道。

“阁下梦中所见乃白日思虑过甚所致,实常反之,阁下不必担心。”

于大势所逆,出家人即可抽身而退,而不沾染祸患。

所梦为假,拉佛教下水抵抗外患为真。

惠恩不上套,淡笑道:“出家人不染俗事权争,诸位需要什么法事上的帮助,只管开口。”

“哼!”

井下咂钟面色顿时难看,冷哼一声。

什么不染,是谁帮着圣德太子改革朝政的?

诸位首脑皆心中不满,只是碍于面子,没有说出来。

中臣贤二笑盈盈道:“是我等无礼了,打扰了高僧静修,还望大师勿怪。”

话里暗示这是你说的,就不要随意插手了。

惠恩虽是代表,却只是表明自家寺庙态度。

疯狂扩充实力的寺庙只是某些氏族代表,打着佛教名义而已。

天下事总讲个名正言顺,这样才能借壳网络天下可用之人。

天王寺主持土肥圆贤儿一看时机成熟,起身离开蒲团,朝惠恩一礼,而后向众位大佬见礼。

手微指惠恩,淡笑道:“惠恩师叔已然心暮,无他力出世遵佛旨济善,诸位莫怪。”

转身收回手,双手合十,道:“地藏王菩萨入地狱,曾发大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天王寺愿下山统御佛教,与诸位一起荡尽群鬼。

时下种种灾祸皆指向那臭名昭着地狱,诸位想必也是一清二楚。”

大天王寺已露出了野心,只为国寺、皇寺、天下第一寺院盛名之争。

惠恩闭目打坐,脸色平静,心中古井无波。

中臣贤二探出手掌,恭维道:“圆真大法师真是菩萨心肠,我佩服的紧。”

尔后起身,彬彬有礼,一派儒家模样,煌煌大言:“支那古言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我大和帝国列岛,战乱频仍,国家分崩离析,百姓流离失所,实乃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

吾家父虽不才,蒙天皇不弃,忝列公卿。

吾目睹国难,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昔我大和民族,曾以礼仪之邦着称于世,文化昌盛,国力强盛。

然时至今日,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烽火连天,生灵涂炭。

天皇仁德,心系苍生,然孤掌难鸣,欲振国纲,集倾国之力以御外患,非群策群力不可。

吾窃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天皇已允广开才路,不拘一格,招贤纳士,共谋国是。

使忠良之士得以尽其才,奸佞之徒无所遁形。如此,则朝政清明,人心向背,国家复兴有望矣。

又当整军经武,强边固防。选良将,练精兵,以御外侮,保境安民。使敌人知我之不可犯,百姓安我之庇护。此乃长治久安之道也。

再者,当兴神教,化民成俗。广设学校,普及知识,使百姓知书达礼,明辨是非。以文化人,以德育民,则国家昌盛,指日可待。

吾虽愚钝,然知忠君爱国之道。

天皇圣贤,已采纳微言,欲奋发图强,以图国家之复兴,百姓之安宁。

我等虽万死,亦不辞也。

殊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

中臣贤二面有悲戚之色,惋惜道:“昔日高句丽何等强盛,佛教何等昌盛,可惜已是过眼云烟。

吾辈若复不同心协力,荣辱与共,恐蹈高句丽覆辙,哀鸿遍野矣。

吾等虽已誓同舟济,然力犹未逮,诚望诸慈悲大师,垂怜苍生,鼎力相助!”

慈恩大师岿然不动,周围斑鸠寺僧众皆脸色大变,纷纷远离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