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品茗拜师(1 / 2)

夏天炎热,杨卿曾嘱咐侍卫泡茶用温山泉水。

贾齐农端着温热瓷杯,瞧着透亮且浅嫩绿的水,嗅了嗅,一股淡淡茶香沁人心脾。

“还行。”

浅尝一口,心情顿觉舒畅,不由赞叹。

“清爽不油腻,解乏提神,不错。”

“先生喜欢,小的也不能吝啬,就送先生半斤。”

“郎君美意,老朽愧受了。”

村子里与学院也有类似茶水,却没有杨卿这里清爽。

听说杨卿赠送半斤,贾齐农喜笑颜开,厚着脸皮认了。

“先生且坐,我去去就回。”

贾齐农笑呵呵点头,杨卿起身离开,不捎一刻,杨卿抱着小瓷坛回来。

杨卿放下瓷坛,推给贾齐农,笑道。

“江南明前茶,我这所剩不多了,就分先生半斤,望老先生见谅。”

“那里,那里,小郎君能忍痛割爱,老朽已受之惭愧,哪敢贪心。”

贾齐农打量精美瓷器,喜欢地紧。轻轻揭开盖子,黏取一些茶叶细观。

江南茶叶采摘后,佣商按照杨卿吩咐炒制。

形状不一,颜色深浅有别。

贾齐农细细嗅了嗅,有略微滞涩。

“技艺粗糙,好在没有破坏精华。”

《齐名要术》不仅涉及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和配种,还有酿造、烹饪、储备、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加工。

作为贾思勰嫡系后代,贾齐农承担着继承和弘扬前辈知识的重任。

唐茶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后世只是作为消遣品,祛除了其大部分精华。

贾齐农有资格评价,杨卿也欣然接受,遂请教道。

“还请先生细说!”

贾齐农颔首笑道:“也没什么,去掉茶饼及以后技艺即可。适才品鉴一二,有感清香不足,不够醇厚,想是没有发酵吧。”

一语中的,杨卿也知道个大概,茶叶发酵什么,他不懂。

杨卿点头承认道:“老先生慧眼如炬,一下看出不足。”

“杀青或不足,或太过,口味有些许分层。”

贾齐农评价如刀子刺痛杨卿的自尊心,杨卿脸红脖子粗。

尴尬道:“小子这是程咬金门前耍大斧子,献丑了。”

贾齐农摇头问道:“杨郎君是第一次制茶?”

“嗯。”

“难怪,第一次能做到这一步,可见杨郎君天资聪颖过人。有没有兴趣继续?”

贾齐农颔首笑道,杨卿也想,可是分不出身。

遂建议道:“小子庄子里事多,分不出身来忙其它的。

若老先生有心,不妨收一名亲传弟子,传下炒茶技艺。

小子可提供钱财,老先生派亲弟子在江南收一座茶山。

从培植、采摘、炒制到售卖,不仅验证自己生平所学,也算是为天下贡献了好茶,何乐而不为呢?”

“哈哈哈!”

贾齐农抚须哈哈哈大笑,指着杨卿笑骂:“你小子鬼心思真多,不过可以试试看。说说看,你有没有心仪的人?”

贾齐农真看的起杨卿,竟要旁人为自己举荐弟子。

杨卿摇头苦笑:“我看上的您老不一定看得上,再说您老是这方面的行家,小子哪敢举荐。

您老带了不少学生,就没有满意的?”

仆人端着饭菜进入客厅东厢房,贾齐农叹气道。

“哎,年龄都太小了,要出世立事,还要等十来年。

你这村子有没有合适的?”

杨卿听到这眼神瞬间亮了,培养侍卫经营茶叶倒是不错的主意。

“先吃饭要紧,老先生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