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偏心小桃,也别忘了小梅,那常家小子果然是个生意经,他这几个月带着船往来中原数趟,可带回来不少好东西。”杨阿嬷笑着代小梅表功,“连杨老族长都夸他办事老到,又会交际,如今出落得一表人才,说是日后必定能成大事。”</P>
“商人罢了,能成什么大事?阿嬷别这般夸她。表哥小时候就淘气,姨夫、姨妈教他念书他也不肯,习武呢又不中用,只会算计买卖;他还有歪理,说没有商人做买卖,南人用不上毛皮,北人吃不上果子;海货也到不了内地;若是天下太平了,他必要去中原大展抱负;说要学陶什么猪公的。”小梅低下头,满眼笑意,“如今表哥能得重用,还是郡主发的话。我姨妈、姨夫也不必日日提心吊胆的,都很感谢郡主呢。”</P>
“如今世道扰乱,到处都是流民和官兵,你表哥来往四方做生意,又冒险又挣不了多少银钞,不如稳下来为军中效力;不说能大富大贵,好歹多一份安全;家里的父母也放心不是?”夭夭笑道。</P>
“常表哥昨日亲自送了好大一箱子绫罗锦缎来,还有中原如今最时兴的云肩,给我们四个每人一件,满镶满绣的,穿上就像朝霞一般好看。”小桃托着腮,语气似有羡慕之意,“可是王英大哥就没有这份巧心思,也不会哄人开心,连那张弥都不如。”</P>
云罗听得正有趣儿,见话题绕到自己身上,便老着脸笑道:“你若真觉得张弥好,我拿他去换王英大哥?你愿意吗?”</P>
玉纾扑哧一声笑了:“云儿真是疯了,这话也是能混说的?”</P>
“大约到了明年开春,咱们石居便要张罗几桩婚事了!嗐!你们若都嫁了人,我还真有些不舍。”夭夭看了玉纾一眼,她依旧面色如常似有不闻;小梅、小桃倒是先害羞嬉笑起来,便忍不住笑道,“不过,你们先别高兴得太早,小梅的婚事是早早定下的,我插不了手;但是王英和张弥,一个只是个从五品的副尉,另外一个至今也没有军功,若是今冬没什么长进,可就别怪我耽误你们的青春了!”</P>
“圣人说:‘不学诗,无以言。’郡主还需再加上一条,叫他们读书识字,至少能背的下《论语》和《孝经》;才能娶咱们小桃和云罗。”玉纾不顾小桃拼命使眼色,笑着向夭夭建议道。</P>
“玉纾说的对。不读书,便不晓得道理,要么就是只会一根筋认死理的愚鲁之人;何况从商有商道,从军有兵道,不多识些字将来如何能有前途?”夭夭笑道,“就这么办吧!若他们心中真有你们,一两本书而已,他们必定会乐于从命的。若是不愿意或者做不成,军中文武双全的好男儿多的是,我再费心替你们择选!”</P>
说罢,心中凭空生出一事,便皱了皱眉,道:“纾儿,你这一番话倒提醒了我,我记得将军曾跟我说过一事,契丹人进犯渤海之时,曾有十数名契丹兵要进犯一个镇甸,当地上千民众闻风而遁,毫无抵抗之力,说来真是可笑;若是人人都能习些武事,各地都有民兵、团练,散而为民,聚而为兵,也不至于任契丹人如此欺凌、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