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潜伏和与各类密码打交道的经验告诉吴同光,这就是一个密码母本。
他翻开日记封面:
“三月二日,晴。北平的天非常蓝,三月风仍然很大,但经历寒冬后光秃秃的树枝上已经开始盛开各种花。特别是梨花如雪。昨日吾妻从市集买回来一些植物,细细教我辨认,我只知道有些植物不好养活,不曾想原来碧君对花草种植颇有些研究……”
“今天和吾妻去游历了一下西城的一处皇室庭院,此处玉兰盛开,只是庭院已经不再繁华。旧时再显贵的生活也终究敌不过历史和时间,也许生活就是如常,本该平淡如水……回来的途中天色将晚,一轮冰月已经挂在远处,北方地势极平,远远看去,那月亮甚大,仿佛就在眼前。”
“酷暑将至,倦意未消,不远处学堂的读书声传来,甚有文化之底蕴。吾妻回来的时候,对我说,清华园里已经有一些荷花开了,可想去观看?”
“荷花我是很有兴趣的,于是就一口答应……清华园里最温馨的事情,莫过于两人携手散散步了。”
“紫禁城里有个黄圈圈,说的是当时皇帝的居所,中华文明的传承事业,也不是我辈能说得清楚,据闻雍正帝在‘正大光明’牌匾下都是站着批折子,这种精神也是少有的敬业。”
“今日无事,吾妻和我讨论香山的景致,我以为红叶确确实实是香山最美。香山的红叶叶子很小,但漫山开遍的时候,简直让人分不清春天秋天,怪不得有人写诗‘遍染枫色红如春’。”
吴同光和李梧桐慢慢翻看,心中思绪万千,这本厚厚的日记本的前半部分,都是记录李青峰和郑碧婉婚后的细小琐事,比如到了哪里游玩,比如又吃了什么好吃的菜式。
李青峰与郑碧婉二人如果不是立场敌对,倒真是一对情投意合的璧人。
这文字朴实无话,纯是闲话家常,但李青峰笔尖娓娓道来,让人心中温暖。李梧桐念及他二人最终阴阳永隔,不禁黯然神伤。
吴同光又向下翻,二人看到“今日竟然和碧君发生了争吵”,相互对望了一眼,赶紧往下看去:“今日竟然和碧婉发生了争吵,我知道我不对,不该顶撞她,可是那明明是一条生命,他们也是中国人,即便是敌我相对。”
他二人明白,一定是国军抓获中共地下党员,或是某位潜伏人员暴露了。李青峰日记里不敢写得太白,要知道国民党当时的内部控制相当恐怖,敢同情敌人或者诽谤总裁,被人举报后势必要被安上“投敌”的帽子。
“政治的事情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反正长官怎么说,我就服从罢,碧君也不会为难。我实在不愿意再和碧君争吵……”
“和吾妻谈论一些北洋往事,到底是历史推动了人事,还是人事推动了历史,最后不得结论,演变为一次辩论。”
吴同光和李梧桐继续往下看,李青峰和郑碧婉后来争吵越来越多。文中往往晦涩隐言,不敢写白,但他们都看得明白,这是随着国共战争全面升级,他二人各自的思想起了变化,郑碧婉一门心思想要说服丈夫,转化他的思想,而李青峰将这种思想的交战,写成了日记本里的争吵。
“今天药瘾发作稍微缓了一些,吾苦苦支撑至碧君归来,她大概是想给我一个教训罢,故意停用了半个小时的针剂……”
看到此处,吴同光和李梧桐二人暗自心惊,这郑碧婉居然下手用上瘾药物来控制李青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