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之前就一直在怀县处理粮草运转的事物,这次刘关张陈四人回洛阳,刘虞那边不能没有表示,因此下诏书过来,表示安抚与慰问。
其实就是一封简单的关切信,一边赞誉刘备是汉室忠臣,一边称刘虞等满朝大臣都在洛阳翘首以盼等他。
但陈暮还是能够从诏书当中听出了一丝急切,因为里面有一句以图尽快覆灭袁绍。
看来洛阳那边已经确实在做一些准备工作了,只等袁绍一死,或者说,哪怕是袁绍没有死,他们也要开始行动。
这次刘备回去,自己在路上得准备找个时间和他摊牌才行。
钟繇在城门口迎接,除了怀县大小一干官员以外,还有一名年约四十余岁的官员,腰间悬挂着官印,官印被包裹着看不出颜色,但系着官印的绳子是青涩。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钟繇这个尚书令不过是千石,腰间配的是铜印黑绶。也就是说,这是一位秩比两千石以上的大员。
陈暮猜测这应该是朝廷派过来迎接他们的官员,毕竟钟繇之前就一直在怀县,刘虞那边派人过来宣旨,面对一位卫将军、青州牧和一位少府卿,怎么样也该派一位足够分量的官员才对,两千石迎接分量也够。
“这是侍中董昭,字公仁,奉天子诏令,前来迎接二位。”
钟繇介绍道。
董昭拱手道:“昭见过卫将军,少府卿。”
“原来是侍中。”
刘备回礼。
陈暮心中一动,原来是他。
董昭历史上因为劝说张杨迎刘协,先拜为骑都尉,然后再拜为议郎。
骑都尉是秩比两千石,但这是个临时职务,有需要就任命,没需要就被撤了,所以拜为议郎就变成正式职务。
后来投奔曹操之后,曹操与他相见甚欢,立即就升他为河南尹,正式成为两千石大员。
但如今董昭从袁绍那逃出来之后,前往洛阳,按理来说,没有帮助刘协的功勋,应该不会升为秩比两千石的侍中才对。
不过他在冀州的时候,就跟荀和他们走得很近,后来回了洛阳,就充当党人与洛阳联系的桥梁,再加上钟繇与之交好,因此实际上他的作用就是充当党人与朝廷的中间人身份。
目前董昭的政治方向还不是很确定,但以历史上他作为曹魏开国功勋的身份,估计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何况他本人既然留在洛阳,没有去曹操那,也值得深思。
毕竟董昭的弟弟董访,现在可是曹操的一名重要将领。
陈暮在袁绍那边都有那么多间谍,在曹操那边怎么可能会没有?目前曹操整个内部情况都被他摸得通透,包括许攸投奔曹操的事情他也已经知道,只是具体他们在谋划什么,不得而知而已。
董昭没有去投奔曹操,反而利用自己在冀州与党人之间的关系做起了朝廷与党人之间的联络人,显然他自己本心还是愿意留在朝廷,在朝廷当中总归是要比地方强得多。
一行人说说笑笑着进了城,军队就留在城外驻扎,来到县衙府邸之后,钟繇设宴款待众人,除了董昭以外,还有一名天使,也就是刘虞唯一的一名常侍。
刘虞当政的时候,已经是董卓乱政之后的事情,洛阳皇宫原来的宫女和宦官全都被迁往长安,后来公卿回来,长安的宫女宦官也都回来了,只是少了大半,之后刘虞给了安置费,又驱散了大部分的人回家,只留了少数。
从袁绍入宫杀十常侍,再到董卓乱政,再到长安之变,几次动荡之后,原本数千宦官宫女就已经凋零了大半,到长安之时,只剩下几百人,刘虞驱散九成,偌大的一个皇宫,现在只有二十多名宫女宦官。
这些人感恩于刘虞宽厚的恩情,而且人数又少,导致军情司很难打入进去,因此军情司在守卫皇宫的羽林卫和虎贲军里有探子,在宫女宦官当中却没有人,使得一行人都不敢过于随意说话。
一直等到宴会结束,天色已晚,钟繇安排众人休息,陈暮被安排在了后院的一个独栋屋中,片刻之后,钟繇带着董昭前来拜访。
“尚书令,侍中。”
陈暮很有礼貌地请他们进来,钟繇上他的贼船是因为自己一路帮他保驾护航,从一名小小尚书郎被自己举荐为尚书令,董昭的升迁与自己无关,又跟党人关系匪浅,所以他也没有过于亲近,等他挑明态度再说。
二人进到屋内,席地而坐。等陈暮坐在主位上,钟繇才开口说道:“少府卿,公仁素来仰慕少府卿已久,因而我才带他来拜访引荐,希望少府卿不要责怪。”
陈暮笑道:“哪里的话,尚书令与侍中来见,我求之不得尔。如今天下大乱,正需要侍中这样的忠直之臣来匡扶汉室,你们说是吗?”
“自然,自然。”
钟繇附和着笑了笑。
董昭见气氛不错,同样笑了笑应道:“少府过誉了。”
陈暮便道:“侍中,此时方值四方扰攘,诸侯遍地,朝廷势微,不知侍中有何见教?”
董昭立即肃然道:“乱世出英雄也,应当有一强力之人,于危难中崛起,如光武一般,横扫寰宇,肃清贼寇,重定江山,方能够扶持朝廷,拯救万民百姓!”
“哦?”
陈暮就道:“那这般英雄,又在何处?”
董昭道:“便在眼前。”
“我?”
“卫将军与少府是也。”
“哈哈哈哈。”
陈暮大笑道:“侍中说笑了,我与大哥不过是粗鄙之姿,又如何能如侍中所言,横扫寰宇,重定江山呢?”
董昭知道他是在试探自己,便在心中盘算了片刻,想想应该说些什么。
其实他最早是希望钟繇帮忙引荐刘备,看看刘备的才能,像他们这样的谋士,往往喜欢通过看一名君主的能力和品性来决定是否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