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村壮一时说不出话来,黄巾之乱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情,他们这些人当时还年幼,不记事也很正常。
其实之所以这么多年羛阳乡的老一辈不敢把刘备的功德挂在嘴上,就是因为早年王芬当政,与朝廷开始对立,另立了一个皇帝,而刘备是支持中央政权的,导致王芬与刘备分裂。
他们二人一个治理冀州有大恩德,一个对冀州百姓也有很大的恩情,所以百姓没办法在他们之间选择,再加上王芬宣传洛阳朝廷不是正统,在某种政治正确之下,冀州百姓也只能缄默其口,不能在民间过于宣传刘备的仁义口碑。
等到袁绍上任之后,对于冀州是采取高压政策。因为他推翻了王芬立的皇帝,改尊洛阳政权,同时打压党人,消除王芬的影响。这样挂念王芬好的那一部分百姓,则立即对袁绍表示不满,民间开始有些流言蜚语。
再加上刘备跟他敌对,就导致袁绍在冀州的宣传工作是污蔑刘备为把持洛阳朝政的幕后黑手,把自己标榜为正义。同时派人去各地张榜宣传,一边宣传自己才是朝廷忠臣,一边说刘备是当世王莽。
只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离黄巾之乱也才过了十四年。大部分冀州百姓都记得当年刘玄德仁义满天下的事迹,因此袁绍的宣传有时候被民间百姓当成笑话,根本无人在意。
至于为什么羛阳乡的这名下一代村壮不知道,是因为在袁绍的各种政策下,一旦发现宣传刘备仁义的人,往往都会被抓走严刑拷打,甚至死在牢狱之中。
因此在这种高压之下,冀州百姓自然也就不敢再提王芬和刘备的好。仅仅只是熟人之间的只言片语,当作茶余饭后的一种默契。
可以说,袁绍在冀州是没有民心的。
他唯一能够继续当政的原因,就在于王芬的基础打得太好,近十年治理,风调雨顺,百姓都有饭吃,不至于像黄巾之乱一样,饿殍遍地,百姓不得不造反。
再加上他打压党人,重用冀州世家,所以政治还算稳固,可在民间他的风评其实远不如王芬和刘备。
听闻这段往事,那村壮再也不敢说什么。
村老对张龙说道:“当年刘使君对我们村子有恩,既是刘使君帐下,自无不可。我们村庄的绳索,君且随意取之。”
“还请老先生带路。”
张龙说道。
村老便招呼村壮,让躲在山里的村人回去,家家户户把绳索取出来,交予张龙。
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数百乡人从山里一个个冒头。
羛阳乡土地肥沃,又临近清水和黄泽,拥有大片的良田,附近却总共只有四个村庄,村人不过上千。
就是因为屡遭劫难,人口大量减少。瘟疫、饥饿、兵灾,都成为了索命的阎王。
在村老的召唤下,四个村子一千多名乡人全都回村去寻找绳索。
陈暮因为张龙带着人去购置绳索迟迟未归而过来查看,正看到大量乡人把家中绳索取出来,堆置在村口地上。
张龙和几位老者正说着什么。
“四将军。”
见陈暮过来,张龙无奈说道:“他们不肯收钱。”
陈暮翻身下马,走过来好奇问道:“几位老先生为何不收取,我们青州乃是仁义之师,此战不仅需要大量绳索,还因为战乱踩踏了你们大量的田地,这些钱财就当作给你们的赔偿。”
最开始的那名村老上下打量了他一下,说道:“可是陈少府?”
“正是。”
陈暮点点头。
对于老者能够认出他的身份陈暮并不觉得奇怪。
如果把大汉最有名的人排成序列的话,刘虞、袁绍、刘备、陈暮,绝对是目前四个知名度的最高的人。
青州四将军、玄甲重骑、青年文士,不管哪一个,都已经是他身上抹不去的标签。
名震天下,威加四海,绝不是说说的事情。
可以说,陈暮的名气在整个汉末天下,已经是顶流之中的顶流。
老者见果然是九卿之一的少府君,连忙拱手行礼道:“老朽见过少府君。”
“先生有礼。”
陈暮也回了一礼,双方虽然身份地位差距很大,但因为汉朝敬老文化,所以这个礼必须要回。
回过礼之后,陈暮又问道:“先生为何?”
“这”
老者与其他几位村老面面相觑。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道:“这些绳索,就当我等送给少府君,以后若是有得罪少府君的地方,还请少府君海涵。”
“这样啊。”
陈暮沉吟了片刻,脸色微微变得淡漠了起来,对张龙说道:“张龙,让士兵们把东西拿走吧。”
张龙一头雾水,但既然是陈暮的命令,也只好说道:“唯。”
“多谢少府君。”
老者苦笑道。
陈暮叹了一口气,扭过身,跨上紫影,对身边的士卒说道:“记住,这些绳索,都是我们从百姓手中抢来的,知道了吗?”
“这”
正在抱绳索的士兵们互相看看,不知所措。
“知道了没有?”
“知知道了。”
士兵们只好回答。
陈暮调转马头,默然离去。
看着他的背影,村民们低着头,满脸羞愧。
他们毕竟现在在袁绍治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