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草木极易燃烧。哪怕徐和的山寨之中,对于明火也是十分警惕,不仅设置了大量防火带,还三令五申,禁止在室外点火。
早在春秋时期,防火带就已经是救火的办法之一。西汉浚稽山之战,李陵就曾经以火攻火,烧出一条防火带防止火势蔓延。
但浚稽山那一战可跟现在形势不同,当时李陵是在一个山谷里,四周草木都不算旺盛,可以用火开辟出一个空地。
而卧牛山被茂密的林木覆盖,如果想靠烧火弄出一条防火带,那就是玩火自焚,先把自己给烧死。
至于靠人工砍伐,想砍出一条能够保护二十万人的防火带,估计要把山顶树木全砍光。
不止是树木,还有无数杂草蓬蒿荆棘丛低矮灌木等等,工程量何其浩大?
所以当徐和听到官军的打算时,他就明白,这一战不可避免。
但他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官军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烧死二十万百姓?
简直难以相信。
要知道汉帝国对于屠城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不能容忍的。
根据记载,东汉初年,耿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听上去很恐怖,但实际上这里的屠城三百,并不是屠杀满城百姓的意思,而是表达攻克了三百座城池的含义。
毕竟当时东汉初年的时候,全天下县城也不过千余,真屠城三百,那光耿弇一人就屠杀了三分之一百姓,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真正有记载的东汉屠城事迹,就是吴汉屠成都。
因为吴汉的朋友来翕、岑彭被公孙述派出去的刺客刺杀,自己也连打两次败仗差点身死,因此吴汉对公孙述恨之入骨,最后决定屠城。
而且吴汉屠城也没有记载杀百姓,只是灭了公孙述和延岑一族,然后纵兵抢掠,焚烧宫室,放任士兵在城中肆意妄为。
即便如此,光武帝刘秀也是大怒,严词呵斥吴汉与副将刘尚,将二人一通臭骂。
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刘秀其实对于屠城很不喜欢。
因为这是最不得民心的攻伐方式。
纵观东汉历史,也就只有这一次,能算得上屠城。
哪怕徐和没有读过书,但云台二十八将的故事古老相传,光武帝善待百姓的事迹,也是深入人心,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官军真的会这么做。
因此当官军的信件送上来的时候,徐和还是迟疑道:“官军不会这么残暴吧。刘备要真那么做,他的仁义之名”
手下急忙劝道:“将军莫不是忘了皇甫嵩之事乎?”
“可皇甫嵩也没屠过城啊。”
徐和反驳。
手下苦笑道:“将军别忘了,现在般阳昌国二县的百姓全城归附我们,他们现在的身份已经不是民,而是贼。”
他们是贼?
徐和浑身打了个激灵,哪怕是深秋白日还燥热之时,亦觉得身体冰寒刺骨,脚底板升起一股凉气。
是啊。
他差点忘了。
自己的身份是黄巾贼。
那么归附于自己的百姓,还是百姓吗?
在全天下人眼里,恐怕他们都已经是造反的贼子,哪怕全部杀之,也不会有人说刘备残暴。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
而让他们承受这一切的,岂不就是自己?
是自己,把他们拖入了深渊里!
想到这里,徐和已经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因为他怕自己忍不住,就立即跑出去向官军投降。
那样的话,虽然可以保全所有百姓。
但他的生死,就谁会知道?
在没有到最后关头之时,人都是抱侥幸心理的。
这种情况,也就是俗称的不见棺材不掉泪。
哪怕明知道官军真的可能会放火烧山,徐和也在安慰自己。
也许这只是官军的阴谋,只是官军的威胁,只是官军的诡计.
一夜未眠,第二日,天气有些阴沉,但气温还是闷热。
徐和顶着一对熊猫眼,脸色微微苍白地来到山腰。
“将军。”
士兵们见到他,纷纷让开一条道路。
山腰隘口地形狭窄,别看官军没法上来,他们黄巾贼也不太好驻扎太多士兵。
因此整个关隘附近,连通上方山路甬道,沿途布置了不到万人。
昨日官军威逼放火烧山,徐和已经下令让五万士兵全部出动,剩余一万则留守山寨,如今山腰处密密麻麻全是人。
因为道路挤不下,士兵们就只能挤在山林里,各层坡上全站着人,拥挤在林木间,踩在枯叶上。
这种情况看得徐和心都揪了起来。
如果官军真的放火烧山,这里的人恐怕一个都跑不掉,都得被烧死。
“官军如何了?”
徐和努力将满脑子乱七八糟的想法抛之脑外,打起精神来向左右询问。
有手下道:“官军此时应该刚刚吃完朝食,还未见动静。”
“再探。”
徐和下了命令。
“唯。”
士兵领命前去。
趁着探子去外围观察的时候,徐和也在山腰观察下方的情况。
他本就是山里樵夫,兼职猎人。对于山林的一切都充满了熟悉感,现在却感到了一种违和。
之前官军不说要放火烧山徐和还没感觉到,等官军把准备要做的事情告诉他时,他才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
官军居然把山脚附近的草木全部清空,与山脚隔了约二百丈,都是黄土泥地。
他们的后方营寨就是一处山溪,溪水最宽处约有四五丈,窄处也有二三丈,水最深处约一二丈,浅处刚过人脚踝,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足够三万人躲避火灾。
如果真的放火烧山,中央空地不仅可以隔离火,官军营寨后方的溪水也可以辟火,而且今日刮东风要是真的放火的话.
徐和越看越心惊胆战。
山下一切地一切,都让他觉得官军已经早有预谋。
因为任何条件因素都对他充满了不利,火势一起,卧牛山四面悬崖,要么被烧死,要么摔死,幸存者恐怕百不存一!
“将军,将军?”
手下在耳边呼唤,轻轻地推动。
徐和惊醒过来,茫然道:“怎么了?”
手下疑惑道:“官军出营了,我刚才问将军该如何对敌。”
“哦”
徐和回过神来,擦了擦额头冷汗,说道:“先看看官军要作何打算。”
平复了一下心情,徐和睁大眼睛,尽力去看下方官军动向。
就看到四五百米的山下,官军如蚂蚁般从营寨出来。
由于是白天,徐和看不清楚官军的情况,只隐约见到,每名官兵手中好像都拿着什么东西。
“那是什么?”
徐和忍不住开口询问。
但视力再好的人,隔着那么远距离,也只能看到一群小黑点,自然什么都看不清楚。
过了片刻,有探子火急火燎地回报:“将军,不好了将军,官兵手里拿了大量火把,像是要放火烧山。”
“什么,放火烧山?”
“官军怎么可以这么做?”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一旦放火,我们都要死啊。”
“要不干脆下山拼了。”
“也许我们还有另外一条路”
几乎是在瞬间,周围黄巾士兵全都炸了锅。
原本官军打算放火的消息,只有徐和与他的几个亲信知道。
现在所有人都看到了官军手里的火把,无数人的眼眸中充满了恐惧。
作为山区百姓,他们太清楚一旦山林纵火是什么结果。
特别是深秋时节,天干物燥,火势一起,怕是烧十天十夜都不一定能结束。
偏偏卧牛山四面悬崖,出入口就一条。除非他们愿意跳悬崖,不然的话,这里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
听到周围士兵们的议论纷纷,徐和的脸色更加苍白,只能咬牙道:“大家不要慌,传我命令,带上武器,下山与官军正面对垒!”
也算是徐和反应快,如果再犹豫一会儿,官军要是真的举着火把往山脚的树林里冲,恐怕这里马上就要出大乱子。
山上的黄巾兵缓缓开始下山,那边的官军也已经在空地上摆好阵型,双方徐徐靠近,两军对垒。
由于官军营寨与山脚树林之隔了一里,太近了些。阵型不太好摆开,官军这边就摆开了一字长蛇阵,最前排一列有五千刀盾手,后排则是长矛兵与普通战兵,这些普通战兵手中个个举着没有点燃的火把,最后一排便是弓箭手。
这个阵型只分了六排,毕竟地方狭窄就只能横向拉开,站位肯定不如在平原上列方阵那样密集,所以阵型不太好。
但官军好歹有个阵型,黄巾贼那边则乱糟糟地,分布在山脚林间,不敢冒头。
刘关张陈扬马来到阵前,张飞大笑道:“缩头乌龟,终于肯出来了,那徐和何在?我家四弟邀你出来一叙,有没有这个胆子?”
“将军。”
左右看向徐和。
徐和咬牙道:“走,出去。”
虽然现在已经当了山贼,但山里还有几匹马。
徐和骑上马匹,身后跟着成群结队的士兵,缓缓走出来。
双方走到中央空地上,隔了约四十米,算是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徐首领。”
刘备朗声道:“你终于肯下山一见了。”
徐和冷声道:“哪位是刘使君?”
“我是。”
刘备向前一步。
徐和漠然道:“我也曾听闻刘玄德名满天下,多有仁义之举,却没想到百闻不如一见,眼下纵火烧山,这就是使君仁义之道?”
陈暮越众而出,回应道:“仁义之道是对百姓所用,你既为反国逆贼,占据二县,不服从王法,如今二县百姓纷纷依附于你入山结寨对抗王军,既然如此,那这些百姓便都是贼,官军杀贼,又需要讲何道义?”
“你”
徐和一时间词穷。
论起说理,十个徐和也说不过陈暮。
不谈双方身份对立,单说百姓现在的行为,在此时就叫“弃德从贼”。
这一点,在中早已写明。
只揪住百姓从贼这点不放,陈暮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见徐和一时间语塞,陈暮趁热打铁道:“所以我劝徐首领下山来谈,就是给予首领一个机会,也是给二县百姓一条生路。”
“你若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如那张燕一般,听从朝廷安抚诏书,接受天子任命,则国安民乐,天下太平。”
“若你拒不服从王命,一定要违背朝廷的善意,那便是反国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如此,依附于你的百姓,便也是贼。我等杀之,此乃自然之理。”
陈暮看向刘备,刘备赞许地点点头。
“官军杀贼,天经地义。”
“若是因为我们要杀贼而放火烧山,那根本不是残暴之举,而是顺天而为,替天行道。”
“如果昌国般阳二县百姓因为我们放火烧山而死,那么这些人根本不是死在我们手中,而是死在你徐和的暴戾、贪婪、欲望之中。”
“你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你的利欲熏心罢了,你若还有半点良心,就快快下马投降,莫再让百姓受苦!”
陈暮的声调越来越高,尽量让徐和身后所有的士兵都听到,说到最后,他已经言辞凿凿,大声怒斥:“为了你个人之利,陷无数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徐和,你还哪来的脸面自称为民请命?”
一番话语,徐和脸色骤变,面无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