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害怕老家有失,察尼率部从普鲁士星夜兼程返回了盛京。
抵达目的地时,盛京位于第聂伯河东岸的部分,几乎已经被狗蛮子的炮火给夷平了。
原本遍布于河面上的大清舰船,如今就只剩下星星点点的几十艘了。
它们也没能逃脱飞天邪物的攻击,光是肉眼可见的数量,估计便高达上百。
从第一军抵达盛京外围至今,大明空军及路航部队所取得的战果可谓辉煌。
击沉敌军舰船高达三百余艘,摧毁炮位上百个,毙伤岸上敌兵数量高达五万余人。
攻击的目标主要是舰船和炮位,不然杀伤辫子兵的数量可以轻松翻番。
杨展要抢在六分月雨季到来之前,利用五月份的枯水期,便让部队强渡第聂伯河。
没着急的原因就是气温较低,河水太凉,士兵一旦落水,恐怕就难以存活了。
参加南下作战行动的所有明军官兵均已接受了游泳训练,狗刨半小时是完全没问题的。
早有一点,那就是目前的水位还达不到杨展的预期标准,他还希望水位能再降低一些。
这就是在赌运气,赌今年春夏之际是天干物燥为主。
反之,那就算是天不遂人意了……
若是在中游浅水区强渡第聂伯河的第二军能够登陆之后,迅速北上的话,也可以参加围攻盛京的战斗。
还有一个方法,在大明王师控制了亚速海之后,可以利用在当地组装好的小型铁甲舰,从黑海的第聂伯河河口逆流而上。
办法是比较麻烦,但算是最为妥当的做法,之后己方就可以完全控制第聂伯河,并确保将陆军送到对岸去了。
通过特种兵的下水侦察,盛京段的河水深度可能在五至七米左右。
深到不算太深,但没有船只或者浮桥的话,装甲部队是肯定过不去的。
光凭步兵和特种兵,对付对岸的十余万狗鞑子,还真可能出现危险。
杨展不怕打不下盛京,就怕打下来还要付出数万人的伤亡。
回去无法向皇帝交代,毕竟自己的部队占尽空中与火力优势……
最主要的原因,现在抚恤金涨价了。
一个普通士兵战死,朝廷还得赔五百银币!
士官、军官、将领若是战死沙场,其家眷获得的抚恤金自然只高不低。
阵亡一万人,杨展倾家荡产也赔不起,不得不小心谨慎起来。
往大了说,各部的战损情况与最后的赏罚是直接挂钩的。
往小了说,必须爱兵如子,否则士兵凭啥给主将卖命?
自打统兵打仗以来,昊菁皇帝从来就不提倡让大明将士当炮灰去送命。
原因很简单,愿意听话送命的往往都是精锐部队。
先把自己的精锐部队打光,然后指望一堆乌合之众能战胜辫子军?
当年辫子军入塞作战,能够横行无忌,甚至攻取济南城,俘虏德王,便是前车之鉴!
大明王师战胜辫子的秘诀就是保存仅有的精锐部队,尽可能用炮火与装备优势战胜对方。
直白地说,一百名士兵的抚恤金能买多少航弹啊!
这么多航弹投下去,至少能炸死炸伤上百狗鞑子了吧?
从抵达第聂伯河畔开始,大明空军投下的航弹已经超过上万枚。
数量上挺吓人,但从本土正在通过铁路将武器弹药成车皮地运往前线。
于此同时,返程的火车也能将这边出战的毛皮、矿石、木材,以及战场上俘获的俘虏运回去。
这就是当初昊菁皇帝执意修建成本更高的双线铁路的原因,有了这种线路之后,同时开启双向运输也可以两不耽误。
在开战之后,大量被运抵前线的铁道兵便开始修建从库尔斯克到苏梅的铁路,这条线路的最终的目标便是盛京!
所有原材料都是现成的,因为早就计划好了。
战前没这么做,就是担心暴露己方的真实意图。
库尔斯克本身就有铁矿和钢铁厂,枕木所用的树木和砂石也准备妥当了。
工部与科学院估计在沿线地区不出现大的山岭的情况下,最多十八个月就能建成从库尔斯克到盛京的铁路。
一旦铁路建成通车,那就意味着军需物资用一天的时间便可以运抵前线,狗鞑子如何垂死挣扎都没有意义了。
第聂伯河以东地区刚好是东欧平原的东部,大致上是没有喀尔巴千山这样的大型山脉阻挡的,修建距离不算长的铁路理论上是没有天然障碍的。
即使没有铁路,杨展所部的三板斧进攻战术也让清军吃尽了苦头,盛京就在眼前,他们又没法后撤,只能咬牙硬挺。
在西历四月十日,负责中路突击的第二军已经有三个装甲旅和两个机步旅抵达了第聂伯河西岸。
但他们的渡河地点是青城,想要北上驰援第一军,哪怕全速北上,也需要四五天时间。
除此之外,光有这五个旅还不够用的,还要等待身后的骑兵和步兵部队才行。
第二军的军长是林报国之子林建功,这次算是自家父子昔日的战功换来了到这边过把瘾的机会。
既然去不了北美,能来参加南下行动也是好的,能抢到这么好的差事,还是皇帝看在自己亲爹的面子上。
负责此次行动的五位主将的背景其实是很微妙的……
主帅也就是总督张煌言是皇帝的门徒,第一军军长杨展是皇帝直接提拔上来的。
第二军军长林建功是前勇卫营将领林报国之子,第三军军长张俊德是前近卫营将领张一龙之子。
第四军,也就是负责卡尔梅克草原方向的部队的指挥官是孙传庭长子的二儿子孙世宁。
这就是说,五个人有天子门徒、有天子钦点、有武二代,也有文三代,几乎凑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