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一隅的南宋要比大明还要富裕一些,这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方面,郑芝凤无法亲眼对比,可也听说过,因为两朝均涉及到大量的海外贸易。
也正倚仗于此,版图较北宋大为缩减的南宋,才有能力先后对抗金国与檬古,在汴梁被金军攻陷之后,依然苟延残喘了一百余年才算是被檬古所灭。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挥师北伐,赶跑了元顺帝,建立了大明帝国,可在财政收入上,偌大的大明在国柞延续了两百余年之后,还是无法与南宋相提并论。
郑芝凤不清楚某太子这招能否为病入膏肓的大明续命,但他倒是从中嗅到了大量的商机,尤其是自家可以通过主营的海运业务赚得盆满钵满。
“太子爷说,只要努力发展对外甚子出口,就是往海外诸国运输贩售货品,便可以让大明的商业繁荣,不但可以保证百姓生计,减少朝廷对农户的压力,还能增加岁入,以夯实边务,乃是利国利珉之举,往后将作为朝廷的既定国策,长期都会坚持下去。太子爷还说贩运分为原材料、粗加工、深加工这三种,原材料就像圆木、鹿皮这些,不值啥钱。粗加工便是红糖\米醋之类,比贩售原材料能赚得多一些。深加工譬如丝绸和瓷器,还有甚子附加值,听得我也是一头雾水,不过太子爷说的很有道理,确实是这么回事。还要来个三管齐下策略,在沿海兴建大量港口,特别是北部,从内陆往沿海移珉,建立专门用来制造对外贩售商品的城池,雇佣劳力进行生产,好像说每年要移珉一百万不止。再个就是要向咱家大规模供货,只要咱家的商船装得了,而且愿意支付现银或者用粮食来交易,就可以从朝廷管辖的港口拉货,不设上限。太子爷还会继续用从仙界得来的知识早一些好物件,包括人力车在内,都可以让咱家来向海外贩售,这次要不是去了趟京城,我都不知道有这些利好消息呢。”
郑芝龙愿意与太子进行长期合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抱这棵参天大树的好处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他都不敢想象,更不敢相信,但这些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
太子爷希望在三年之内,郑氏集团的出口额要翻番,五年之内翻两番以上,十年之内要至少达到目前的五倍至八倍。
看似不大可能,但郑芝龙被太子点拨之后,便了然于胸了,毕竟运一船西瓜跟运一船人力车,二者之间的收益是截然不同的。
即便郑氏在今后五年之内继续保持当下的商船规模,只要改运高附加值商品去海外贩售,那么获利便可得到大幅度的增长。
有了太子爷的鼎力支持,郑芝龙相信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也不会太难,因为自行车与人力车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自己与一众亲系都已经体验到了。
郑芝龙赴京带了好些礼品,用以上下打点,没想到这次居然能收到回头钱,太子爷直接赐予了自己大量的商品,算是回馈。
有牙膏、牙刷、肥皂、高跟鞋以及女人穿一些极其火辣的衣物,看得有些上了年纪郑芝龙都感到口干舌燥,嗓子冒烟。
某些物件虽然有些难以启齿,可只要能运出去,就势必会大赚一笔,莫说向海外贩运,光是在本地拿出来卖,只怕就要被哄抢一空了。
拖自家的福,福健沿海的富商比比皆是,凡是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他们都舍得掏钱,在本地开设多家专门贩售太子爷制造的货品的店铺,生意定会无比火爆。
老乡们手里的银子也是正二八经的银子,尤其是那些富商士绅的银子,不赚白不赚,他们并不同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苦百姓,所以郑芝龙就没必要予以同情和怜悯了。
“大哥这趟真是没白去,得到了如此之多的信息,很多我都没听说过,一时半会也无法全盘接受呢,还得细嚼慢咽才行。”
听到兄长的一番长篇大论,郑芝凤长着大嘴惊愕了半晌,没想到大哥去了趟京城,回来之后居然也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句句占理,跟前番纠结于罕有辞藻的状况大相径庭。
“若是太子爷真有意与咱家合作,朝廷也会履行承诺,那这买卖,咱家自然愿意做!”
郑芝豹跟他四哥郑芝凤一样,对大哥郑芝龙的一番言论内容有些似懂非懂,不过大部分还是能听明白的,总之就是千方百计地拉拢自家,好让双方都能赚到大笔的银子。
“这么说来,只要按太子爷的意思去做,那往后咱家的好日子可就来了。太子爷愿意提供的,咱家都能运到外面去赚银子,可以坐收渔利了!”
郑芝鳌不懂那么多弯弯绕,但在亲身体验过自行车和人力车之后,对某太子的发明创造已经是赞不绝口了,这么好的东西,运到海外贩售,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众人的意见跟这哥仨完全一致,既然太子爷对郑氏示好,大开方便之门,那己方就全盘皆下,继续为朝廷守护万里海疆,也算是互惠互利的合作。
郑芝龙这次觐见,被某太子特训了好几天,使得肚子里有了不少的墨水,趁着还没就饭吃了,赶紧拿出了继续得瑟一番“太子爷说大明安康,赖于朝廷岁入,朝廷岁入之高低,与农税并无多大关系,而倚重于商税也。商税高,则岁入高,商税低,则国不稳。朝廷加重农户负担,加之天灾不断,势必会引起频繁珉变,乃是本末倒置之举,断然不可继续实施。如今免除三饷,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便是减轻农户负担,又能使朝廷增加岁入之良策。太子爷说只有源源不断的生产,才会创造出价值,也就是银子。咱家能把生产出来的商品贩售出去,便是用货品套到了现银,即使是易货到了粮食,也能在朝廷的港口兑换成银子。朝廷在山栋采掘了十座金矿,大多金矿所在的位置都是太子爷用在仙界得来的信息发现的,往后我等便可不用担心朝廷会刻意赊账了,只管安心向海外运输贩售即可。”
虽然成了镇海伯,但郑芝龙对掺和朝廷的事情并没有多大的意愿,还是打算一门心思地经营好自己的八闽之地,只要安排长子到太子身边学习就行了。
对于已经和即将实施的诸多政令,只要有利于自家,那他便会拍手称快,并且会号令下属进行配合的。
大伙听到当家人的一番陈词,也是兴致盎然,看起来这小太子还的确有些真本事,倒是让他们刮目相看。
“好倒是好,如此一来,朝廷将重心放在贸易上,可否会收海税?”
郑芝凤说出了一个让众人最为担心的事情,朝廷执意索要海税的话,郑氏可不会心甘情愿拿出大把的银子的,这都是大伙拼命赚来的,不会轻易交出去。
“太子爷说咱家击退红夷,劳苦功高,海税不值一提。跟我谈话时,从未涉及到海税,我估计起码在七八年之内是不会收的,就算朝廷想收,只怕也收不上去!”
郑芝龙也觉察到了太子刻意避开了最为敏感的海税,说明对方早有准备,知道当下东南沿海均被郑氏把持,朝廷即使想收这笔钱,也只能只水中望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