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宋代一贯钱大约相当于明代的一两银子,宋代仅仅“盐、茶、酒”三项收入便高达四千七百余万贯,那就约等于在明代仅仅这三项收入就达到4700多万两白银。
仅商税一项,便可年入近五千万两白银!
这笔钱放到明朝,将会是什么概念?
不管是内忧还是外患,东虏还是流寇。
一年五千万两白银砸过去,全都解决了。
明朝的商税收入为什么会如此之低?
用脚后跟都能想明白……
李待问见到踌躇满志的小太子还在做着岁入千万的大梦,不免提醒道“启禀太子殿下,我朝早已征收商税!”
这位户部尚书并未要与太子作对,而是想让小太子明白,商税之事由来已久,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皇帝在位的时候也想从此下手,只是阻力太大,实在是难以触动根本。
偷税漏税行为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由于地方官员也能从中得到了不菲的利润,便对地税置若罔闻,在官商勾结的情况下,朝廷是很难扭转当下的不利局面的。
帝国各地,商税其实已经成为走过场的形式而已,商人想交多少,就交多少,只要喂饱当地官员,哪怕宣称自己不是商人也可以高枕无忧,完全不用担心会被秋后算账。
这货像是不想给自己找活干,幺鸡便笑呵呵地问“既然如此,那不妨由李爱卿为本宫介绍一下,去年浙江茶课(茶税)收获几何呀?”
不用太多,要是能超过一万两银子,老子就改姓茶好了,你们这些茶商在帝国危难之际,也算是忠心可鉴了。
李待问急忙拿出随身携带的账本,快速一顿乱翻,终于找到了相应数额,朗声禀报“启禀太子殿下,去岁浙江茶课为九百二十一两白银!”
说完之后,李大人心里也在打鼓,若是让太子识破这里面的漏洞,恐怕又要雷霆震怒了。
这绝非他刻意作假,扰乱圣聪,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即便是户部,也拿下面没办法。
李待问是问心无愧的,可他不能保证这位小太子不会像他的父皇一样,把大臣当成替罪羊。
幺鸡意味深长地眨了眨眼,又不动声色地点头评价“李爱卿的回答,让本宫很满意!”
浙江是帝国产茶的第一大省,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全省的茶叶销售总额应该不到二万八千两银子。
你觉得这可能么?
大殿上的气氛变得更加诡异了,朝臣们都清楚这里面的破绽,但只要太子不发话,他们就没必要多此一举,给自己找麻烦。
薛国观还想就此对李待问发难,想把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也争取过来,安插上自己的傥羽。
这可是七卿(六部尚书加左都御史)里最肥的缺,但凡可以掌控在手,就能日进斗金了。
不过听到太子的后半句话,首辅大人还没揣摩清楚圣意的真正意思,所以就暂时按兵不动了,这时候不犯错比立大功稳妥得多。
太子的语气好像略带嘲讽,可并没有治罪李待问,也没下令追收茶课。
这位特立独行的圣上到底是怎么想的,没人能猜的出来。
“哦,好了,朝会也开了许久了,大家暂时可以休息一刻钟,殿外有椅子,诸位爱卿可以就坐!”
今天的首要任务是收拾勋贵们,至于商税的事情,会有人去南方督办的。
更重要的是,幺鸡早上水喝多了,开了这么长时间的茶话会,也该去放水了……
广场上侯着的大臣们也得到了坐着休息的待遇,等时间一到,侍卫们再把椅子给撤掉。
等着发落的勋贵们就没这个福气了,随着太阳越升越高,大有被晒蔫的意思。
方才一个个怼太子的时候都理直气壮,义愤填膺,现在被辐射了一顿之后,从国仗到伯爵,都变得无精打采了。
孙传庭作为外臣,又已经领命在身,并不想掺和朝会上的任何事,所以被太监引领到属于自己的椅子上之后,便开始闭目养神了,不愿与任何人交头接耳。
这位都帅坐地是正门外右侧第一把椅子,红木椅子的靠背上都有相应的锦布标签,上书人名。
相应的,左侧第一把椅子属于首辅薛国观,紧挨着的便是内阁的四位次辅,原有的人名也被撤下,换上了新上任的内阁成员。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