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地、苗疆,当地百姓生活困苦,要让他们先吃饱饭,】</P>
【红薯如果能在那边推广开来,】</P>
【何愁西南不定?!】</P>
【就看老朱愿不愿意了。】</P>
林小子说的不无道理,</P>
那地方山多地少,</P>
百姓吃不上饭,才会造反,</P>
当地的土司不是什么好东西,</P>
老六在那头折腾一番,的确是遏制住土司的势力,</P>
但那里的百姓过得依旧困苦,</P>
那边的百姓,</P>
不管是汉人,还是洞蛮、苗部、瑶部,</P>
都是咱大明的子民,</P>
咱身为皇帝,</P>
自当得为他们谋生路,</P>
咱决定了,</P>
等第二批红薯种出来,</P>
工部农司的人,栽种本事也学到家了,</P>
立刻让他们带着几十斤红薯果子和秧苗去黔地、苗疆,在那边大力推广红薯,</P>
咱自己要吃饱饭,</P>
也要让天下人都吃得饱饭。</P>
朱元璋复看完所有内容,收起了日记副本,</P>
准备走到田垄上看看,</P>
这时,太孙手里拿着一卷纸,</P>
在小太监的引领下,匆匆步入凉亭行礼,</P>
“见过皇爷爷,”</P>
“免礼!”朱元璋点点头,“允炆来的正是时候,跟咱去看看他们把地翻得咋样了。”</P>
朱允炆昨日就知晓,</P>
皇爷爷要在御花园种红薯,</P>
因此并没有对内侍宫女们耕作的场景感到惊讶,</P>
“皇爷爷,且慢,”</P>
“孙儿刚刚拿到一张地图,要进献给您过目,”</P>
说罢,身边的两名小太监,接过太孙手中的那卷纸,缓缓地展开,</P>
一副标注着“大明东洋海图”四个大字的地图,赫然呈现。</P>
朱元璋顿时震惊不已,</P>
这是咱大明东边的大海吗?</P>
这是咱大明的海岸线,</P>
这是大岛,是小琉球!</P>
还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P>
原来东洋上有这么多岛屿,</P>
这些是咱大明的海疆!</P>
朱元璋眼中开始闪出光芒,伸出手,轻轻地抚触地图,</P>
朱允炆将皇爷爷的欣喜看在眼里,轻声说道,</P>
“皇爷爷,这地图是黄师傅,逛十竹斋印社时发现的,”</P>
“他发现此图比太学里收藏的还要精细,遂买下来交到孙儿手里,”</P>
“现在朝廷正在逐步解除海禁,”</P>
“还要派人去东瀛,此地图正好可以派上用场。”</P>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皱,</P>
转头看向太孙,轻声问道,</P>
“你刚才说这是从十竹斋印社买的,”</P>
“这地图已经流通到市面上了?”</P>
朱允炆自然是先派人把地图的来历打探一番,才过来奏禀,</P>
他点点头说道,</P>
“皇爷爷容禀,据十竹斋掌柜交代,此地图已经印制了两千多张,”</P>
“在市面上按一张一两的价格售卖两天了,几乎是一上架就卖空。”</P>
“这地图归属于一个叫哲布的元裔色目商人,”</P>
“在五天之前,哲布拿着原版图稿,找上他们印社要批量印制地图,进行售卖。”</P>
“那掌柜一眼就发现了这海图的与众不同,”</P>
“直接以免费印制,外加二百两银子为条件,”</P>
“买下了地图的独家发售权,以及一半的售卖收益。”</P>
“孙儿已经派人去找那个哲布,等把这海图的来历打探清楚了,再和皇爷爷奏禀。”</P>
朱元璋闻言,抚着胡须,大脑飞速思索,</P>
哲布?!海图?!</P>
好像在哪里看到过,</P>
咱想起来了,</P>
是林小子日记里提到过。</P>
这哲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