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林御史的差事安排,岂是太孙能动议的?(1 / 2)

怎么判?</P>

当然是重判!</P>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P>

朱桢罪无可赦!</P>

这些想法,</P>

林豪也只能在心里腹诽一番,</P>

要是我真的提议重处朱桢,</P>

让那偏心的老朱知道了,</P>

只怕我会吃不了兜着走,</P>

这种难题,还是燕王能者多劳,自己去想吧,</P>

“启禀殿下,皇子犯法,由宗人府管,”</P>

“臣只是个言官,弹劾、查案还行,量刑这块不是很懂,”</P>

林豪这种“管杀不管埋”的表态,</P>

令朱棣些哭笑不得,</P>

“志清,谦虚了,”</P>

“刚才你林伯爵在堂上简直是‘包拯附体’,妙语连珠,”</P>

“把案情分剖析地鞭辟入里,”</P>

“把老六的老底都揭光了,”</P>

“让父皇和我们所有人,都搞得下不来台,”</P>

“你今天不给孤一个说法,”</P>

“孤现在就去你府上,把那些荔枝吃光了!还要让父皇给你加差事。。。”</P>

林豪闻言,砸吧了一下嘴,</P>

燕王的“威胁”,精准地拿捏住了他的“命门”,</P>

“臣听了殿下的话,突然悟了!”</P>

“殿下应该判楚王一个闭门思过,交由圣上定夺,”</P>

“圣上重视亲情,”</P>

“不可能能重处楚王,”</P>

“殿下能主动回护楚王,”</P>

“是圣上所希望看到的,”</P>

“况且殿下您。。。本就不想与楚王闹僵了。”</P>

“这样的判罚,会不会太轻了?引得父皇不悦?”朱棣抚着胡须,若有所思地问道,“毕竟老六这档子事,做的着实有些过火,”</P>

“朝堂上参劾他,养寇自重行径的官员可不少。”</P>

林豪淡淡地说道,</P>

“楚王最终怎么判,还是由圣上亲自定夺,”</P>

“殿下的判罚仅仅算是提议,”</P>

“轻判,算是给他老人家一个台阶下。”</P>

“至于朝堂的参劾之声,”</P>

“楚王倒台的消息,马上就会朝野尽知,”</P>

“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P>

“下面该是忙着谋划,瓜分‘倒楚’的胜利果实了。。。”</P>

朱棣恍然,</P>

他关注的重心是北方,</P>

对楚藩管辖的黔地、苗疆西南地区不是特别看重,</P>

经林豪这么一说,</P>

他也准备找道衍老和尚合计一下,</P>

能否从楚藩那边捞取一些好处,</P>

他站起身朝林豪拱手道,</P>

“多谢志清赐教,”</P>

“孤知道该怎么做!”</P>

······</P>

酉时,</P>

东宫,</P>

“臣等拜见殿下。”黄子澄、齐泰满面红光地,步入书房内间,朝太孙躬身行礼,</P>

“两位师傅免礼,”朱允炆也是喜上眉梢,“快快请坐!”</P>

内侍为两人奉上茶水之后,便退了出去。</P>

朱允炆朝黄子澄拱手道,</P>

“六叔已被皇爷爷下令拘押,”</P>

“四叔虽只判了他一个闭门思过,但皇爷爷绝对不会让他再掌楚藩,”</P>

“这次能扳倒六叔,黄师傅发动言官们轮流参劾,也算是居功至伟!”</P>

“殿下盛赞,臣不敢担,”黄子澄面带喜悦,站起身谦逊道,“楚王为加强楚藩实力,在辖地蓄意挑事,养寇自重,以骗取朝廷的支持,”</P>

“这些事情,早就有风声传出,”</P>

“只是这次又爆出水师案,正好一并给清算了。”</P>

齐泰也站起身,拱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