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廉对自家王爷得罪林豪的行为感到万分忧心,</P>
而朱桢却是无感,沉声说道,</P>
“先生,莫要担忧。”</P>
“这不是都打听清楚了么?那林豪只是案子的协办官,”</P>
“四哥才是主办官,他亲自在管孤的案子,”</P>
“孤的当务之急,是找四哥多多亲近。”</P>
“刚才也说了,孤和四哥的谋主道衍和尚说了很多好话,”</P>
“他也答应替孤传话给四哥,要不是那林豪在旁边油盐不进,”</P>
“孤都想给道衍捐点‘香火钱’。”</P>
说到林豪,朱桢目视着前方,眼中充满着歹毒,</P>
“找道衍帮忙说项,这一点殿下做的很对,”朱廉点点头道,“殿下等会就派人,给相国寺添一些香油钱。”</P>
“另外,殿下和王妃应该抓紧拜访太子妃等长亲,找他们诉诉苦,”</P>
“殿下骨肉亲情,圣上会很高兴的。”</P>
“先生,放心!孤晓得怎么做,”朱桢微微颔首,“孤和王妃下午就会去东宫觐见太子妃,其他几位兄长的府邸这两日也会依次拜访。”</P>
朱桢深知“皇家亲情”的重要性,</P>
一进京就给东宫和各兄王的府邸送去拜帖,求请会面,</P>
现在父皇和“岳父”一级的长辈都见过了,</P>
就该去见平辈的兄弟们了。</P>
“那现下就是想办法,处理田氏的检举了,”朱廉继续说道,“那几支,依附我楚藩的洞蛮渠魁,山匪首领,臣已经派人让他们这些时日安分一些了。”</P>
“比较棘手的是,”</P>
“朝堂上这两日,突然多了很多参劾楚藩养寇自重的奏疏,”</P>
“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臣也安排人密查那幕后黑手了。”</P>
话没说完,朱桢就脸色一冷,插话道,</P>
“还用查吗?”</P>
“这幕后黑手定是那林豪,”</P>
“那田巡检举完孤,这些参劾就冒出来了,”</P>
“而且根据暗线的消息,这田巡就躲在皇城南街元人余孽的府邸里,正好就是林豪的隔壁,”</P>
“这种种巧合,还不能说明就是他的问题吗?”</P>
“殿下,情况未明,切勿过早下定论。”见朱桢对林豪的误会越来越深,朱廉赶忙起身规劝道,“依臣所知,那些参劾我楚藩之人,都是一些言官,”</P>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参劾过永康伯,”</P>
“之前参劾他封伯爵,这两天参劾他无功获赐丹书铁券,”</P>
“他们双方矛盾十分激烈,”</P>
“而且与永康伯亲近之人,除了几个皇亲贵胄、武勋、内侍,”</P>
“都是元族遗民、狱卒、锦衣卫兵和城防司兵丁、商籍、贱籍人员等‘不太上得台面’之人,”</P>
“除了极个别翰林,朝堂上那些科举入仕的文官们,甚至他的浙江乡党官员,都将他视为‘阉党’,读书人的‘叛徒’,”</P>
“臣判断他们应该不是一路人...”</P>
“好了!先生,孤对林豪的复杂背景不感兴趣,”朱桢听到自己的长史说那么多,依旧是在为林豪辩解,脸露不悦,“孤知道你要说啥,孤再答应你一次,不去招惹那林豪了,”</P>
“这总行了吧?!”</P>
“谢殿下听从臣之言,”朱廉见朱桢有些不耐烦,也不再继续纠缠林豪的话题,“说回田氏那头,他们参劾我楚藩养寇自重,殿下可以痛陈蛮族狡猾,平叛剿匪难度大,”</P>
“黔地、苗疆本就局势复杂,蛮族时叛时降实属正常。”</P>
“另外,臣手里也有许多田氏土司的恶行罪证,”</P>
“思州百姓对他们田氏土司也是怨声载道,早就心生不满。”</P>
“圣上天众英明,也是不想让这类世袭数百年的土司家族,继续把持着黔地、苗疆地区,”</P>
“臣建议抓住圣上这个心思,上疏参劾田氏对抗朝廷,意图割据。”</P>
“甚好!”朱桢抚掌大声说道,“还是先生神谋妙算,”</P>
“他们参劾孤养寇自重,”</P>
“孤就和朝廷大倒苦水,”</P>
“那些所谓勾结的证据,”</P>
“孤一律将之归为疑兵之计,”</P>
“那些坏事的宵小,给孤制造了这么多麻烦,”</P>
“孤绝对不能轻易放过他们。”</P>
朱桢嘴角微扬,</P>
在心中盘算着,</P>
将田氏、林豪等一干人等全部剪除,</P>
甚至还畅想着,</P>
以平叛困难为由,要求朝廷加大对他楚藩的供养力度,</P>
武昌三护卫是他的最大依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