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收拾心绪,</P>
继续往下阅读日记内容,</P>
【老朱对自己的儿子期望很大,希望他们个个成材,】</P>
【可老朱就没有想过,王爷的款式各不相同!】</P>
【有胸怀大志款的,如秦王、晋王、燕王、宁王等,】</P>
【他们对老朱的位置都虎视眈眈的,】</P>
朱元璋眉头一挑,眼中寒芒一闪而过,</P>
咱的儿子们,</P>
胸怀大志固然是好,</P>
他们的心思咱岂会不知,</P>
可皇位,非经营所得!</P>
大明的皇统传续,</P>
咱早已定下,</P>
这天下将来就是老大家的,</P>
由允炆坐咱的位置。</P>
看来咱得找机会,一个个地召他们来京城好好教导一番。</P>
【周王绝顶聪明,】</P>
【他对人生的思考很通透,】</P>
【自己是王爷根本不需要那么辛苦!】</P>
朱元璋看到这里,露出不屑的表情,</P>
咱的儿子乃是龙子,</P>
理应为大明天下卫国安民,</P>
贡献自己的每一分力,</P>
岂能浑浑噩噩?!</P>
【对他最多就是小惩大诫,】</P>
【可宋国公就不一样了,现在更是疑上加疑,】</P>
【只希望老朱对自己的老兄弟,善良一些。】</P>
朱元璋扶额叹息道,</P>
“冯胜啊,冯胜!”</P>
“你到底有多少事瞒着咱?”</P>
他提起笔,在纸上写道,</P>
“冯胜之事,尽快呈报!”</P>
随即唤来随侍太监,</P>
“交给宋忠!”</P>
······</P>
两日后,</P>
西安,</P>
秦王府,</P>
正房,</P>
“王爷,臣妾还是不跟您回京了,父皇的诏书里又没说让您带臣妾一起去。”</P>
一袭凤袍的侧妃邓氏,“委屈”地说道,</P>
秦王朱樉赶紧上前将自己的爱妃搂在怀里,安慰道,</P>
“你胡说什么呢?父皇诏书里说的是‘秦王夫妇’回京省亲,”</P>
“那观音奴是正妃不假,”</P>
“但你也是父皇赐婚,嫁给孤为妃的,你怎么能不去呢?”</P>
邓侧妃靠在朱樉的胸前,心中暗自得意,但言语上还透着一股子酸劲,</P>
“可那‘秦王夫妇’终究指的还是您和她,臣妾终究只是个侧妃,”</P>
邓氏出自大明顶级武勋之家,</P>
其父邓愈是朱元璋的淮西乡党,很早就追随朱元璋,数十年南征北战,功勋卓着,</P>
累功晋封“卫国公”,是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P>
不过早在洪武十年就病故了,被追封为“宁河王”,</P>
因着这层关系,</P>
身为宁河王嫡长女的邓氏,</P>
自小与朱樉青梅竹马,</P>
本就是秦王妃的不二人选,</P>
可偏偏造化弄人。</P>
朱樉知道邓氏对自己的位份很是在意,赶紧劝解道,</P>
“爱妃,你还不相信孤的心意吗?”</P>
“父皇当年赐观音奴做孤的正妃,也是权宜之计,”</P>
“谁让她的哥哥王保保,当时是我大明的头号祸患,要不是为了招降那王保保,”</P>
“父皇岂会让这异族女子,做孤的正妃?”</P>
“她自己也识趣,搬到外面去住了。”</P>
朱樉对观音奴做他的正妃也是耿耿于怀,</P>
秦王正妃观音奴,有元朝宗室血统,</P>
他的兄长王保保堪称大元最后的名将,被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P>
正是王保保当年带着元廷残余势力的不断反扑,</P>
给新生的大明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胁,</P>
而朱元璋个人对王保保却甚是欣赏,一直想方设法地招降他,</P>
一方面在军事上不断击溃王保保,</P>
一方面将厚待虏获的王保保家属,</P>
更是在朱樉的婚事上做文章,</P>
将原本属于邓氏的秦王正妃位置,赐给了观音奴。</P>
这番政治上的婚姻安排,使得各方都不满意,</P>
朱樉和邓氏的爱情,被强制横插了第三者,</P>
观音奴被迫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P>
而朱元璋最终也没能招降到他中意的名将,王保保殁于北元朝廷的政治内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