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老朱绷不住了,又让咱干着急!(1 / 2)

翌日,寅时,</P>

皇宫大内,</P>

“什么叫老朱,这糟老头子坏得很!”</P>

“竖子,言语悖逆,咱迟早。。。”</P>

朱元璋的痛骂声再度响起,</P>

他再度被林氏日记里对他轻蔑描述气得破防。</P>

拍了两下桌子,发泄了一阵怒气,他让自己平静下来。</P>

当下什么比较重要,老朱还是分得清的。他深吸口气,收拾心情,继续看日记。</P>

下面马上又读到了,</P>

【结果他这一招引蛇出洞,】</P>

【变成了,上树捅马蜂窝——找着挨蜇。】</P>

【估计当时他脸色肯定比猪肝还要红。】</P>

他顿时气血上涌,</P>

将手里的日记本“啪”地一声,拍到桌案上。</P>

站起来左右张望,想去找自己的佩剑。</P>

可毕竟这里是寝宫内,武器一律不得带入,他自己也不会在寝宫内放置武器,以防其他人抢夺武器,欲行不轨。</P>

“竖子,走着瞧!。。”</P>

朱元璋又痛骂几句之后,坐回了椅子上。</P>

又花了一些时间抚平情绪之后,朱元璋拿起日记本,继续看下去,</P>

【令他自己也猝不及防,也让他看清了,这朝堂上南北矛盾,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很多。】</P>

【。。。御史林义,第一个站出来奏议,由他这个小小的九品言官,去引发站队辩论。】</P>

【朝堂上吵成一团。】</P>

【而后老朱让锦衣卫把三位科举主官带上来。。。】</P>

朱元璋看着林豪在日记里关于昨日早朝的一幕的叙述,也是心生感慨。</P>

咱是高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大殿中的众大臣,</P>

看着他们为一己之私,在用言语拙劣地互相撕扯,</P>

像一颗颗棋子一样。</P>

咱只想让他们全部都蹦跶出来一起收拾了,</P>

而从这小子日记里的视角和咱不一样,</P>

他们这些大臣一个个都是扞卫己方阵营的权益,在拼尽全力地博弈。</P>

朱元璋继续往下看。</P>

【贡榜前,新令布告之后,在场的百姓们山呼万岁之声不绝于耳,纷纷跪地叩谢老朱的皇恩浩荡!】</P>

这小子还是会记一些咱的好的,</P>

而不是一味编排咱,</P>

咱这项发布这项科举新制度,利国利民,</P>

百姓们自然是拥护咱的。</P>

朱元璋难得露出笑容,继续往下看下去。</P>

【锦衣卫开始抓人了。】</P>

【苏北学堂李夫子被抓、御史林义被抓。。】</P>

【我因为和林义作揖告别,也可能被锦衣卫百户盯上了。】</P>

【林英劝我近期要谨慎一些。】</P>

朱元璋微眯着眼,脸色又开始变沉。</P>

这些锦衣卫抓人就抓人,</P>

像林小子这样无辜之人都要盯上,</P>

真是不知他们干什么吃的,</P>

不行,</P>

咱也得多多护着他才行。</P>

想定要保护好林豪的主意,他又继续往下读。</P>

【老朱失去懿文太子朱标之后 ,】</P>

【选择了朱标之子朱允炆,并立为皇太孙,】</P>

【势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为太孙铺平道路,】</P>

【这些事,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在炮制冤狱,】</P>

【可现在的洪武朝,没有马皇后,没有太子朱标,没有人敢站出来指正他,】</P>

一看到太子朱标,</P>

朱元璋心里又是一阵失落,</P>

标儿为什么这么早离开咱,</P>

咱立允炆为太孙,的确也是因为从他身上咱看到了标儿的影子。</P>

炮制冤狱算什么?</P>

都是为了允炆,</P>

妹子和标儿要是还在,也会理解咱的,</P>

咱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为允炆铺好路。</P>

他继续往下读,</P>

【老朱最恨就是别人违反他制定的大明律,】</P>

【到头来他自己,却又是亲自去狠狠地践踏他的大明律,】</P>

【今日之恶因,必将结下来日之苦果。】</P>

【明明不杀就能解决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