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客栈,</P>
酉时三刻,</P>
没有了学界的上疏接待,</P>
都察院在贡院值守的工作量大减,</P>
除了若干北方学界人士来拜谢他们上疏之恩,</P>
还有锦衣卫的造访,</P>
他们这些御史今日在偏厅基本上没有事情,</P>
所以林豪几天以来,第一次获得准点散班的机会,</P>
此时的他已经端坐在桌前,组织完思路,提笔开始写今日的日记了。</P>
【今日日记】</P>
【今日一天发生了很多事情,可谓惊心动魄,】</P>
【早朝上群臣站队互辩,而后定罪南北榜涉案主犯,】</P>
【而后老朱定下了科举南北分榜录仕的新规,】</P>
【随着这新规的布告张榜于贡院,】</P>
【科举南北榜大案基本算是接近落幕了,】</P>
【对涉案官员的清算、北榜进士评定等事项,虽还在继续进行,】</P>
【可由它引发的核心矛盾算是圆满解决了。】</P>
【先从早朝开始说起,】</P>
【老朱,这糟老头子坏得很!】</P>
【都把几位科举主官押过来候审了,还故意不提科举之事,】</P>
【最终还是下面的大臣们按耐不住,率先站出来互辩论,】</P>
【结果他这一招引蛇出洞,】</P>
【变成了,上树捅马蜂窝——找着挨蜇。】</P>
【令他自己也猝不及防,也让他看清了,这朝堂上南北矛盾,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很多。】</P>
【估计当时他脸色肯定比猪肝还要红。】</P>
【出乎意外的,我们都察院的北方籍御史林义,第一个站出来奏议,由他这个小小的九品言官,去引发站队辩论。】</P>
【。。。】</P>
林豪写得无比详细,</P>
洋洋洒洒地描述着早朝发生的详细事情过程。</P>
写完事情经过后,他放下笔,靠在倚靠上稍事休息一下,继续组织思绪。</P>
随后又提笔将,</P>
贡榜前,百姓们听完新规布告的叩谢皇恩的盛况,</P>
还有锦衣卫带走李夫子,带走林义的情况,以及与林英的交流也记录了上去。</P>
想起林英的提醒,他又把锦衣卫百户扫视着他,可能会找他麻烦的预判也记录进去,</P>
以提醒自己要时刻警惕。</P>
毕竟是日记么,写了之后可以当做备忘,自己也会翻看便于回想起事情。</P>
写完这些具体事情之后,</P>
林豪想到了朱元璋会借着这次整肃朝堂,将屠刀伸向许多无辜之人。</P>
又提笔继续写出自己的感慨。</P>
【老朱失去懿文太子朱标之后 ,】</P>
【在继任储君的人选上,出于宗室内部平衡、嫡长子继承制和对太子朱标的宠爱等多方面的考虑,】</P>
【跳过了而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年长的嫡子们,】</P>
【选择了朱标之子朱允炆,并立为皇太孙,】</P>
【可是太孙毕竟只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P>
【无论是年龄上,还是政治经验上都无法驾驭朝堂文臣武勋。】</P>
【所以老朱经过今科举南北榜之事,早朝站队辩论,】</P>
【势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为太孙铺平道路,】</P>
【以他老朱的性格脾气,势必杀得满朝文武一个人头滚滚。】</P>
【目前第一波是从文官开始,借着科举南北榜案,】</P>
【诏狱里估计已经住进去一大批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的科举官员,】</P>
【在锦衣卫的操作下,他们涉案的行为,几乎都是证据确凿的。】</P>
【刘三吾、白信蹈更是和胡惟庸扯上了关系,】</P>
【而韩大人更是无奈,一个监督不力也跟着在诏狱里蹲着,】</P>
【这些事,任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是在炮制冤狱,】</P>
【可现在的洪武朝,没有马皇后,没有太子朱标,没有人敢站出来指正他,】</P>
【老朱最恨就是别人违反他制定的大明律,】</P>
【到头来他自己,却又是亲自去狠狠地践踏他的大明律,】</P>
【今日之恶因,必将结下来日之苦果。】</P>
【明明不杀就能解决问题,】</P>
【老朱却非要动屠刀,】</P>
【可能皇帝做久了都会变得死心眼吧。】</P>
【该拿什么拯救你啊,我的老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