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早朝辩论,我大明万不可只有南明!(2 / 2)

这时又一名南方口音的官员出列,大声说道。</P>

“臣都督府断事铁铉启奏,臣奏请圣上再度复审北方举子的卷子,以正视听!”</P>

“北方举子的求学不易,他们只求能有出头的机会,诉求理应得到正视。”</P>

这时,黄子澄闻言暗暗不悦,</P>

又发现一个耍滑的南方人,</P>

他于是出列说道。</P>

“臣黄子澄启奏,敢问铁大人,何为北方举子求学不易?”</P>

“你作为南方人,是国子监读书出来的,你认为南方学子就容易了吗?”</P>

语毕,朝堂上的群臣不顾朝礼,相互交头接耳,各自议论纷纷,一片喧闹。</P>

随侍太监看不下去了,</P>

用尖利的嗓音喊道,“肃静!肃静!”</P>

林豪则趁机履行他纠察御史的工作,</P>

他扫视前方的大臣们,提笔将举止失仪的大臣名字给记了下来。</P>

众大臣们也立马噤声,不敢再多言语。</P>

朝堂的秩序得到恢复。</P>

只听铁铉张开回应对他的质疑。</P>

“臣说这话,表达这立场,与臣的籍贯无关,”</P>

“臣只是觉得我大明统一南北三十余载,”</P>

“可是朝堂话语权一直是南强北弱,导致了南北双方的隔阂无法很好地消弭。”</P>

“长此以往,北方百姓将与我大明离心离德。”</P>

“所以臣请圣上重视北方举子的诉求,重心大明北方地区。”</P>

“我大明万不可只有南明!!”</P>

铁铉说完,立马跪地叩首。</P>

轰。。。</P>

他这一句“南明”,</P>

又是犹如一道惊雷炸响在这奉天殿,</P>

这次群臣可不敢交头接耳地乱说话。</P>

此时,黄子澄心里也十分惶恐,</P>

他很后悔自己作死,</P>

非要冒头去和铁铉辩论,</P>

南明,这大逆不道的词语虽然不是出自他之口,</P>

但毕竟是回应他的话而说出来的,</P>

这铁愣子是仗着自己脑袋多,</P>

圣上砍不过来么?</P>

你找死别拉上我一起啊。</P>

林豪闻言也是一愣,</P>

南明?对现在的大明来说 ,这是一个非常遥远以后的称呼啊。</P>

现在居然能听到,</P>

只得说这铁铉真是刚强不阿,</P>

啥话都敢说啊。</P>

高坐龙椅之上的朱元璋,</P>

本就被怒火包围,</P>

这一句“南明”更是火上浇油,</P>

党争!</P>

这就是党争!</P>

咱的科举被他们利用来招募乡党、朋党为官,</P>

整出了南北榜,在朝廷里大搞党同伐异。</P>

当年胡惟庸也搞结党弄权,</P>

还鬼迷心窍地想谋反,</P>

被咱一锅端了,</P>

现在这样的局面再持续下去,难保不出新的“胡党”。</P>

这铁愣子话说难听,但在理,</P>

咱要是让你们得逞了,</P>

大明的江山真要被你们祸害成“南明”了。</P>

咱本想把南北榜案当成重要大案来处理的,以惩戒朝堂的。</P>

现在咱得把他升级到谋反层面去重办!</P>

想到这里,朱元璋犹如火龙般,要将这无尽怒火将洒向朝野众生。</P>

他用力拍击了一下龙椅,猛地起身离座往前走了两步,厉声咆哮道。</P>

“够了!”</P>

“你们一个个位居朝堂之上,都满口大道理。”</P>

“说起来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公义,实际想的做的都是为自己的私利。”</P>

“南北榜案发酵这么多天来,就没人给咱提出方案,去把影响减到最小。”</P>

“反而都在拉帮结派,搞站队。”</P>

“非要把对面置于死地,恨不得好处全都自己这边全得了。”</P>

“既如此,那咱今天就亲自把这事给了结了。”</P>

他顿了一顿,退回龙椅边,坐了回去继续怒喝道。</P>

“去把他们带上来!”</P>

随着指令传达,在殿外的锦衣卫押着三个人进门而来,</P>

赫然是科举主官刘三吾,科举副主考官白信和监考主官韩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