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这不就是咱一直苦等的好办法么,(1 / 2)

扬子客栈,</P>

林豪正端坐于桌前,提笔开始将今日的情况记录于日记本之中。</P>

【今日日记】</P>

【老朱很沉得住气,】</P>

【都察院转呈了这么多北方学界的奏疏,】</P>

【以他的脾气,必定是怒火中烧了。】</P>

【可他在早朝上还是没提科举之事,】</P>

【大臣们见他没提,也没当庭奏报,只得把准备好的奏疏在散朝后呈上去。】</P>

【我当时就猜想老朱肯定已经广布人手,派出去暗查了。】</P>

【果不其然。】</P>

【今天我们这些值守御史在贡院忙于应付学界上疏的接待,】</P>

【黄子澄和练子宁两个不同部的官员一起来贡院,还找我们御史一个个地问话,】</P>

【这证明了老朱已经在布网了,】</P>

【他现在必是在等待一个契机再收网。】</P>

【黄、练二位还问我对南北榜的看法,】</P>

【我能有什么看法?】</P>

【肯定是中立啊。】</P>

【我的籍贯不能成为我站队的借口。】</P>

【可我还是被这场风波殃及到了,】</P>

【散班的时候有南方的同僚叫我一起署名上疏,】</P>

【我坚决拒绝,还劝他不要上站队的奏疏。】</P>

【大明南方派已经占尽优势了,还要去施力挤压北方派的话语空间,】</P>

【这不是把脖子往老朱的屠刀上送么?】</P>

【其实这次科举问题也很好解决,卷子都已分南北张榜了,】</P>

【新科进士都是在南榜,老朱完全可以在北榜里再选一批进士,】</P>

【大明多一些北方籍的官员正好可以平衡朝堂。】</P>

【而且以后科举就一直搞南北分榜考试,分榜取仕,】</P>

【我就不信这样下去,大明官场上还会南北不平衡了。】</P>

【不过现在我只希望明天能顶住压力坚持不站队。】</P>

【。。。】</P>

林豪放下笔,合上日记本。</P>

系统奖励随即到账。</P>

【恭喜!林先生写完日记。】</P>

【奖励:一百两银子。】</P>

林豪平静地将到手中的第六张百两银票收好,</P>

便离开房间去吃晚饭了。</P>

······</P>

翌日寅时,</P>

皇宫大内,</P>

朱元璋的大笑声响彻整个寝宫,</P>

众宫女太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皇爷如此开心地笑了,</P>

他们虽然好奇发生了什么,但他们惜命不敢多问。</P>

朱元璋又翻开日记详细阅读新内容。</P>

特别是日记里取仕的内容</P>

【其实这次科举问题也很好解决,卷子都已分南北张榜了,】</P>

【新科进士都是在南榜,老朱完全可以在北榜里再选一批进士,】</P>

他反复读了几遍这句话,眼神愈发明亮,</P>

再继续往下读,</P>

【大明多一些北方籍的官员正好可以平衡朝堂。】</P>

【而且以后科举就一直搞南北分榜考试,分榜取仕,】</P>

分榜取仕,可以平衡朝堂。</P>

这话太有道理了!</P>

咱是皇帝就是要讲平衡,讲公平,天底下老百姓才会服咱。</P>

【我就不信这样下去,大明官场上还会南北不平衡了。】</P>

这不就是咱一直苦等的好办法么,</P>

终于给咱写出来了,</P>

现在有了收尾的办法,咱再也不用顾忌啥了。</P>

他又回头看了看。</P>

【老朱很沉得住气,】</P>

【他现在必是在等待一个契机再收网。】</P>

【这不是把脖子往老朱的屠刀上送么?】</P>

此子绝对是大才,</P>

区区九品御史,</P>

仅仅列席朝堂,旁听早朝,再利用都察院的消息,</P>

就能对事情走势做出如此精确的判断。</P>

居然还能算到咱的心思?</P>

朱元璋想到这里,脸色不自觉地一沉,透骨的杀意从眼里泛出,</P>

但旋即又收敛起杀意,</P>

他又没和咱正面接触过,</P>

又怎么会试探咱的帝王心思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