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老朱警戒,南北对立的苗头(1 / 2)

皇宫大内,</P>

寅时的寝宫,</P>

刚刚醒来不久的朱元璋,</P>

此时已经坐在椅上翻开日记本阅读了。</P>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老朱好像开窍了。】</P>

一看开头,朱元璋就脸色变得阴沉,怒火由得燃起。</P>

啥叫开窍了?</P>

咱堂堂大明开国帝王,</P>

被你这愣头青在日记里这样编排,</P>

竖子!目无君父!</P>

咱迟早收拾你!</P>

他在心里将林豪臭骂了一顿。</P>

不过骂归骂,却不影响朱元璋继续阅读日记,寻求化解科举危机办法。</P>

【早朝上老朱对科举调查公布之后,各方反应很是在意,】</P>

【但是下面的各部官员反馈都是一切正常,】</P>

【殊不知现在只是在发酵,】</P>

【感觉除了老朱一个人在担忧案子,】</P>

【朝堂上其他高官都不当回事,】</P>

【看来也只有等到事件大爆发了,这些官员才会反应过来,】</P>

【不过到了那个时候,老朱就不会给他们好果子吃了。】</P>

朱元璋一想到群臣的反应,气就不打一处来。</P>

昨天他看了日记就一直担心科举案背后的大危机,</P>

他问了各部长官,他们的回答都是一切安排地井井有条,没发现问题。</P>

难道这些大臣都看不见这背后的南北不平衡问题么?</P>

或者,</P>

他们这群南方籍高官根本就是一清二楚,但是他们就是不希望让北方人出头,去和他们争朝堂的话语权?</P>

朱元璋越是这样想,他的脸色就越冷。</P>

到时候真的别怪咱无情了!</P>

他顺势提起笔在案头的白纸上,写下“发酵”、“好果子”等字,</P>

然后放下笔,继续往下看日记。</P>

【早朝之后,上峰下了指令,要安排几个御史去贡院巡视,】</P>

【这种跑腿的苦差,】</P>

【对于我们几个资历浅的御史来说,】</P>

【从来都是只有迟来,没有缺席的,】</P>

【不过能亲自去贡院这个风暴中心看一看也好。】</P>

看到这里,朱元璋的目光又变得凌厉,</P>

果然不出咱所料,</P>

衙门里果然排资论辈,人浮于事。</P>

咱昨天下令让詹徽派御史去那边的时候就想,</P>

这小子会不会很凑巧地接了这档子跑腿的差事。</P>

如此大才,</P>

在都察院衙门里待了三年,这詹徽居然就没发掘出来?</P>

而且年年考评还都是中。</P>

看来朝堂各部还是再找机会整治整治。</P>

他又提笔,在白纸上写下“各部”“整治”。</P>

然后继续往下看。</P>

【下午巡视的时候,我发现这卷子摆放也是很有讲究。】</P>

【他们把南方的卷子放在南侧张榜,北方的卷子放在北侧张榜,】</P>

【正好是对应了南北榜!】</P>

【南北双方的“骂战”此起彼伏。。。带出地域攻击的言论,】</P>

【这样的言论,听上去让人非常不舒服,】</P>

朱元璋气得手直发抖,</P>

此刻他恨不得马上把经办张榜事宜的官员直接砍了。</P>

看底下这些人干的好事,</P>

居然把南北举子的卷子分开两边放,</P>

这些样明晃晃地给咱搞南北对立,</P>

这茹瑺还有脸跟咱说一切井井有条,</P>

朱元璋又提笔将“南北榜”写在纸上。</P>

他继续往下读。</P>

【操着北方口音的老夫子,资深大儒开始。。。发声了。】</P>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P>

【文章的好坏,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P>

【会有更多的学者大儒出来点评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