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曾想张大人和众翰林大人还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P>
“还是维持了科举的公正性。”</P>
一旁的齐泰也跟着附和道。</P>
“的确,刚才齐某也翻阅了多份北方举子的试卷,均存在一些问题,”</P>
“和上榜的卷子相比差距不小,”</P>
“这着实证明今科北方举子的水平有限。”</P>
“不是他们闹腾得欢,道理就在他们那头。”</P>
张信也朝两位东宫署官拱手道。</P>
“也多亏了两位大人在早朝上,力荐圣上公开所有的卷子。”</P>
“想必接下来的几日,那些闹事的北方举子,比对过上榜的卷子和自己的卷子,”</P>
“定然会羞愧难当,”</P>
“此事将很快揭过去了。”</P>
张信的话,引得在场众人纷纷点头认同。</P>
朱允炆见一切安排妥当,便准备打道回府。</P>
“一切就绪,还有张大人盯着,孤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P>
“孤就先摆驾回宫了。”</P>
“明日早朝前,孤会提前将这边的情况告知皇爷爷。”</P>
说罢,在贡院众人的拜送之下离去。</P>
······</P>
翌日,</P>
寅时,</P>
皇宫大内,</P>
寝宫里,</P>
朱元璋一睁开眼,</P>
就伸手去摸日记本,</P>
翻页发现日记已有更新的内容。</P>
他迅速起身,并传出指令。</P>
“来人,把烛台再点亮一些。”</P>
“是,皇爷”</P>
侍从太监们知道朱元璋肯定有重要事项要处理,</P>
遂麻利地把所有烛台的灯芯都挑了一挑,整个寝宫顿时亮如白昼。</P>
朱元璋走到桌旁,</P>
凑近烛台,</P>
开始翻阅日记的新内容。</P>
【昨日日记。】</P>
【早朝的重点是众大臣们详细奏对科举舞弊案的事宜。】</P>
【各部长官都表示调查之下,】</P>
【没有发现本届科举存在舞弊问题,】</P>
【老朱最终选择黄子澄的建议,】</P>
【可这样做完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火上浇油。】</P>
【包括老朱在内,他们所有人都陷入一个误区了!】</P>
【这次科举问题本质上不是考试的问题,而是大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P>
【科举官员的舞弊事件将演变为针对朝廷的南北榜大案了!】</P>
看着日记本上的一行行字,</P>
朱元璋如坠冰窟,</P>
是咱理解错了?</P>
这些举子闹事压根就不是表面上抗议科举不公那么简单,</P>
是大明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P>
这事真要闹成南北榜大案?</P>
不行!</P>
现在还有时间,还没公布试卷,</P>
咱还来得及阻止,</P>
就在他张口准备叫人去贡院,暂停公布试卷时。</P>
他又转念一想,</P>
咱昨天都发了布告,把初步调查结果公开了,还承诺要公布试卷,</P>
现在去阻止公布试卷无济于事,</P>
那些落地的北方举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P>
唉!是众臣误了咱!</P>
朱元璋一番忧思之后,</P>
继续翻看日记本,希望能从中找到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