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1 / 2)

悲情婆姨 马大老爷 1055 字 6个月前

豆花执意不再等待,老豹子派了两名战士,送她娘俩回去。她有心拒绝,又怕一路上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小喜欢不太安全,就领了一名战士,路上好有个照应。

豆花选择了先到贺家川,她选择这条线路,自有她的小九九,有日子没有回大峪口去了,豆花客栈现在是甚么情况?喜子怎么样了?老六怎么样了?他们都是名正言顺队伍上的人,是有组织有家的人,而她直到现在还游离在队伍的边缘上,属于无家可归。

到了贺家川,她们没有麻烦任何人,黄河对面就是大峪口,常有人去那边赶集,渡船都是定时往来。

她们一行大小三人,来到贺家川的时候,已是黄昏。正好有一班渡船要去大峪口,接赶集回来的人们。讲好价钱,她们跳上了渡船,木船颠簸着,向对岸驶去。

好久没有见到黄河了,又见黄河,陡然生出了几许的亲切,激动之情,油然而生。黄河吼叫着、奔腾着,以她博大的胸襟,慈祥的母爱,拥抱着每一个投入她怀抱的孩子。慈祥而又坚毅的母亲河,她用她的力量,呼唤着每一个她的儿女,激励着他们,要为保护好母亲河,保护好中华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去抗争,去拼搏!

护送豆花的小战士头一次见到黄河,惊奇加上恐惧,对黄河充满了敬仰和畏惧之情。他紧紧地抓紧船帮,身体随着船体上下波动,嘴里不时地发出惊叹的呼叫声。

小喜欢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安安静静地躺在他娘的怀里,支起小耳朵,倾听着黄河的浪声。这是他人生路上的起点,这是他娘,是大自然,给他上的第一节启蒙课。

木船停靠在大峪口的码头,豆花跳下船来,又一脚踏上了大峪口这片热土,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店铺,还有店铺里那熟悉的老板。

她不敢在大街上逗留,她清楚自己在河防团挂上了名号,不清楚自己在河防团的底案还有没有,对她的通缉撤销了没有。

此时正是集散的时候,返家的人流,从陆路、水路,急匆匆地散去。

走陆路的,三三两两,三五成群,肩上一律掮着褡裢,脸上搭了一层黄尘,或兴奋,或沮丧地谈论着今天的行情,议论着当前的形势,小鬼子在哪里吃了败仗,晋绥军又在哪里抢到了一块地盘,吵吵嚷嚷,相跟着钻进了一条条山沟,爬上了一道道山坡,然后分散进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里。等待着他们的,是婆姨的笑容,和娃娃的童声。

那走水路的,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的居多,也有那对岸过来的,但他们的买卖受到了河防团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药品、食盐等一些对岸严重短缺的物资,是绝对不能运过去的。

豆花抱着小喜欢走在前面,那名小战士挎着包袱在后头跟着。到了凤来客栈那里,豆花不由地瞟了几眼,她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亢凤站在门口揽客的形象。

她不敢多加停留,只匆匆地一瞥,客栈门楼子底下的一对红灯笼随风摇曳,红的耀眼。客栈大门半开,院子里有人声喧嚣,有那住宿的客人进进出出,一个肩上搭条白毛巾的伙计,站在门口的台阶上,笑容可掬,迎接着前来住宿的客人。

亢凤被打死后,贺团长把凤来客栈充公,一段时间关门歇业。

贺团长死了,河防团长官换人,后来发生了甚么事情,豆花并不知情。但有一个事实是,凤来客栈换了主人,又开始开门营业了。

豆花们径直到了豆花客栈,熟悉的道路,熟悉的环境,她站在大门口,抬头看着那块牌匾,“兴隆客栈”,四个字写的规规整整。这块牌匾豆花熟悉,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牌匾的背面就应该是“豆花客栈”四个字。

豆花走进门楼子,仰头看着那块牌匾的背面,“豆花客栈”四个字,果真清清楚楚,从外面往里看,是兴隆客栈,从里面往外看,还是豆花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