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赞叹了口气,说道:“若是他士颂不认这个利息怎么办?东吴那边说得很清楚,士颂和曹操必有一战。我们若是真把国家的财货,绑定在这楚侯汇票上,若是士颂胜了也就罢了,若是他败给了曹操,那以后曹操南来,定然是不认这个的啊。”
余赞也不说担心士颂不认账的事情,从收集到的情报来看,整个楚国境内,对这种新版本的楚侯汇票还是很认可的。但范金生却不以为然,说道。
“中原王朝,向来以上国王朝自居,对我们多是看轻。”
“那曹操若是真能击败士颂,统一中原,我们自然俯首称臣。这版本的楚侯汇票即便是曹操不认,我们一样可以留在国内当做流通货币使用,又不碍着他曹操什么事。”
范金生看来,这事情根本就没关系。但他也好,余赞也好,哪里知道后世货币战争的残酷,丝毫不低于真实的战争。
蒋干带着最好的结果返回了日南郡,之后,大批大批的商品,流水一般的进入了扶南国,导致这些货物的价格大幅降价。
但不论如何,越来越多的扶南国人,开始接受和使用楚侯汇票,尤其是新版本的扶南国版本的汇票。
之后半年,在楚国暗组有心推动下,大量的五铢钱面额的楚侯汇票,也进入了扶南国市场,被扶南国百姓所接受。
毕竟在这个时代,扶南国看似疆域面积不小,但其人口和军力装备,以及技术发展,都是远远落后于中原的。
各种高端的货物,生活用品,乃至铁器,瓷器,漆器,丝绸,布匹等等,换走了扶南国大批的粮食,和市面上流通的扶南国铜币。
而随着市面上流通的铜币越来越少,而楚侯汇票却越来越被扶南国百姓认可。
毕竟,只要你拿着楚侯汇票去日南郡楚候府的钱庄,就可以完成兑换的。
而且汇票上写得清清楚楚,三年后兑换的话,还可以平白得到百分之一的利钱,也正是这个原因,扶南国内,从上倒下,将各种面额的楚侯汇票,囤积了许多。
半年时间,不说让扶南国的所有货币变成了自己的楚侯汇票,但一些重点城市和区域范围内,楚侯汇票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主流货币。
于是,这一年的秋天。就在曹操正式诛杀了高干,掌控并州的同时,蒋干再一次南下扶南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什么?让我扶南国出三万青壮,去楚国效力,成为楚侯麾下军队?”范金生听完蒋干这个荒谬的要求后,是仰头大笑。
“我扶南国在年初时,便能集合大军二十万,北向威胁楚国。当时也是你蒋干带着一纸合约,做出让步,给与我国诸多贸易优惠,还赠送我国大批楚侯汇票。我见两国关系好转,这才撤兵回来,让你国好好准备北方战事。哼,今天怎么会突然想到在我这里征兵要人?”
范金生越说越气,心说你士颂要北面抵抗曹操,兵员不足,也不能跑到我这里来征兵吧。
扶南国全国上下的青壮合起来,确实能集合出来二十万人,但只怕这二十万人里面,真正的职业军队,只怕不到五万。其余都是些临时被抓来凑数的壮丁了。
一边的余赞也附和道:“子翼先生,听闻你也是江东俊杰,辩才无双。楚国如今麾下军队已经不下三十万,更是广友南疆都护府,甚至还和西面的身毒,贵霜帝国保持着南丝绸之路,完全可以向西雇佣军士,向南征调南疆诸国青壮,何必来我扶南国这里借兵呢?”
“我扶南国名义上,是臣服在南疆都护府管辖内,但我扶南毕竟是南疆第一大国,和那些被欺压的小国,还是不同的。”
余赞的意思也很明显,你们楚国是强,但是我扶南国也不弱。
你们现在中原战乱四起,你哪里有能力顾忌南面,真要动手,你们楚国也没有那个必胜的把握。
若是两国战事一起,你楚国就会有大批的军队和补给陷在南面。你蒋干给我想清楚了的,我扶南国可不是你们可以随便拿捏的国家。
蒋干微微一笑,说道:“二位勿要恼怒。我楚国也是迫不得已啊。”
“眼见着北面战乱将起,那东面的孙家又不安分。我楚国也是希望能尽可能多的集合力量。”
“北拒曹操,东抗孙权,已经是有些应对不暇了,当然不想南面再起冲突。”
“但如二位所言,扶南国疆域不小,国中还能聚集雄兵二十万,若是我们和曹操孙权死拼的时候,扶南国又被孙权给策反了,那时候,我楚国可就真的被动了。”
范金生和余赞对视一眼,而后说道:“蒋先生之意是,正是因为我国实力强劲,所以楚国才不得不防备我国。想要用这借兵之法,削弱我国以安心?”
蒋干沉默不答,端起面前地茶杯慢慢品味起来,但这举动已经不言而明,就是这个意思。
毕竟你扶南国一直好好的,今年上半年年初的时候,听了东吴使者的一番鼓动,还真就闹事了。若不是楚国给了大量的钱财货物让步,说不定还真会出问题。
当然了,半年过去了,楚国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算是用那一批钱,给楚国买了半年的备战和调度的时间。
同时也为货币战争的出手,埋下伏笔。
如今,一切准备就绪,蒋干当然是得到了士颂的命令南下,不为别的,就为了挑起两国之战。
赶在曹操南下之前,解决自己身后这最后一个后顾之忧。便是士颂不惜使用货币战争,也要做好的事。
现在中原那边传回来的消息是,曹操灭了高干后,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北击乌桓了,不论有没有郭嘉,曹操用不用奇袭险招,曹操击败乌桓后,肯定会率大军南下。
扶南国,这个被东吴拱起来的钉子。士颂必须在曹操南下前的这段时间,给拔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