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士颂概念中的楚侯汇票,和后世的支票有些类似。
或者说,和存折、国债有些类似,又或者和期货有些类似。
反正就是,一张扶南国版的楚侯汇票,票据上不仅有扶南国的文字,还特地写明白了这种汇票的保值和增值作用。
楚侯府保证,会在三年后,所有此类汇票价值,会提高百分之一的价值进行回收,这百分之一则权当利息。
带着这条件,蒋干作为使者南下了扶南国,在邓方率军护卫下进入了扶南国。
一来是阳谋,用这利益去钓扶南国的上下权贵。
二来,也是让邓方带着部队进入扶南国熟悉地形,若是真是不得已,需要派出部队南下和扶南国交战,熟悉下地理终究是好的。
虽然楚国在北面和曹操隔江对峙,和东面的孙权名义上也还在敌对。但目前来说,楚国在南疆依旧是如日中天,绝对是最强大的国度。
若是楚国北面无事,他们也不会真的被孙吴的一个使者,就给鼓动起来当出头鸟。
所以,向来有“苏秦张仪之口舌”之称的当代纵横家蒋干,来到扶南国后,扶南国上上下下,还是十分重视的。
在扶南国都城城外,扶南国国的相国余赞,亲自出城迎接,而扶南国国王范金生,也是在自家王宫门口迎接。
此时的扶南国,历史上的范氏王朝建立没有多久。
原本开国国王范蔓,本来是前代混氏王朝的地方大将,最终篡位成功。
但他也在篡位的过程中,百战余生,留下了不少的伤,如今虽然传位给了儿子范金生,但依旧是扶南国的太上皇。
另外,虽然范氏窃国多年,但扶南国从部落联合,走向统一政权的国家制,时间并不长。
原来诸多混氏王朝麾下的大将,大家族,都不过是改换门庭而已。
甚至还有前代王族混氏的旁系,依旧也在扶南国内,掌控着一些地方的军政大权。
这些大族之中,不少都是从前和范氏一样,同殿为臣的家族,现在却成为范家的臣子。
这些家族中,不少人都存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心理。
只是士颂的异军突起,让这些人的小心思,不得不有所收敛,维持了扶南国明面上的团结。
如前次日南郡叛乱时,率军北上支援占人的扶南国大将吴定,便是扶南国吴氏一族的代表。
虽然他大败而归,但他在日南郡战斗获得的经验,也让他在吴家内部脱颖而出,成为了吴家内部斗争的胜利者,俨然成为了吴家的家主。
而如同他这样的地方军阀势力,还有两个大家族。
一个柳家,传说是扶南国建国之前,就存在的老牌家族。
另外一个,便是前代王族旁系中的混氏家族,也有自己的传承底蕴。
就如同曹操分化袁氏兄弟而定河北一样,在了解到扶南国国内的情况后。士颂越发地感觉,自己货币战争的手段,能让自己更加方便的,解决南面的问题。
蒋干笑着走进了扶南国的王宫,和扶南国国王范金生等一众君臣分主客落座后,脸上的笑容立刻便收了起来。
蒋干也不打机锋,很直接了当地问道:“近日我国发现,扶南国这边集中了不少的军队北上,在北面聚集了大量的军力,不知道扶南王此举是何用意啊?”
“难不成整个南疆地区,去岁才定下了联盟,今年扶南王,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背盟?”
蒋干的话很重,而且还扯着大旗暗中威胁。
意思是扶南国这举动,不仅仅是对士颂,对楚国的背叛,更是背叛了去年南疆都护府的盟约。
而根据那个盟约,对于背盟之人,是整个南中地区可以出兵讨伐的。
是的,如东吴的使者朱应说的那样,士颂主力大军二十万,真能分出手来,南下对付扶南国的部队,也就只有五到八万。
算起来,确实是不如扶南国的军队多,扶南国若是真能全国动员,少说也能凑齐二十多万可战之兵。
不论是正规军士还是拉的壮丁,这样的军队人数,真和楚国对上,真不一定会轻易战败。
但蒋干话里话外的意思则是,楚国出兵南下时,还可以动员泰族各部,以及扶南国西面的骠国在内的,南疆都护府为中心的各大小邦国。
这些国家只怕也能凑起来七八万军队。
若是真要开战,楚国这边还真不一定会被扶南国所谓的“兵力优势”所压住。
“子翼先生,上邦贵使切莫误会啊。”余赞连忙开口,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我国将士北上,是为了在两国边境地区做好走私排查。”
余赞给出了一个十分牵强的理由。他说道:“自从去年的百国贸易大会之后,我扶南国上下对楚国货物需求量大增。”
余赞微微皱起眉头,说道:“诸多商品之物价,由楚侯府统一规定市价,却是比楚国境内要高出三到四成。不少百姓商户便都起了走私的心思,偷偷运转货物,还有人甚至直接跑去东吴地界进货走水路返回,对我扶南国的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我们这次加强边界巡视,也是为了防止这些走私犯扰乱市场而不得不为的无奈之举啊,还请上邦贵使莫要误会。”
“哈哈哈,边境陈兵数以万计,却是用来抓捕走私?你拿这话来哄我,是以为我蒋干傻吗?”蒋干说完,折扇一摇,颇有一番名士风流的味道。
见余赞还想再说些什么,蒋干立刻制止,而后说道:“你们的那些心思,我们心知肚明。我既然来了,自然想要以和为贵,大家协商着来解决问题的。”